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硅基微环谐振光路由器件及三维光互连网络的设计与模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光路由器与片上光互连网络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光路由器与片上光互连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22页
        1.2.1 片上光互连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19页
        1.2.2 光路由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9-22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2-24页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第24-34页
    2.1 波导结构及模式分析第24-27页
        2.1.1 矩形波导的模式分析理论第24-26页
        2.1.2 弯曲波导的模式分析理论第26-27页
    2.2 波导的耦合第27-30页
        2.2.1 双矩形波导的定向耦合系数第27-29页
        2.2.2 波导的弯曲耦合系数第29-30页
    2.3 微环谐振理论第30-31页
        2.3.1 微环谐振方程第30页
        2.3.2 微环谐振半径第30页
        2.3.3 半径-波长色散方程第30-31页
        2.3.4 微环谐振器的种类第31页
    2.4 聚合物及SOI光波导第31-33页
        2.4.1 聚合物光波导第31-32页
        2.4.2 SOI光波导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无源光路由器的设计与分析第34-62页
    3.1 两种 2×2 微环谐振基本路由单元第34-39页
        3.1.1 基本路由单元结构第34-36页
        3.1.2 基本路由单元参数优化第36-37页
        3.1.3 基本路由单元传递函数第37-39页
    3.2 一级八端口光路由器第39-48页
        3.2.1 两种八端口光路由器拓扑结构第39-40页
        3.2.2 波长选择和微环半径的确定第40-42页
        3.2.3 波导交叉损耗最小化第42页
        3.2.4 六个基本路由单元的传输特性第42-44页
        3.2.5 输出光谱和路由功能第44-46页
        3.2.6 插入损耗和串扰第46-48页
    3.3 N级级联八端口光路由器第48-55页
        3.3.1 二级级联八端口光路由器第48-49页
        3.3.2 三级级联八端口光路由器第49-50页
        3.3.3 N级级联八端口光路由器第50-52页
        3.3.4 路由器性能与N的依赖关系第52-54页
        3.3.5 级联结构的讨论第54-55页
    3.4 一种新型四端口光路由器第55-60页
        3.4.1 新型四端口光路由器拓扑结构第55页
        3.4.2 工作波长和弯曲半径第55-56页
        3.4.3 路由单元的传输特性第56页
        3.4.4 路由功能和输出光谱第56-58页
        3.4.5 插入损耗和串扰第58-59页
        3.4.6 与已发表文章中无源四端口光路由器的比较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有源光路由器的设计与分析第62-90页
    4.1 两种 2×2 微环谐振基本路由单元第62-74页
        4.1.1 基本路由单元结构第62-64页
        4.1.2 工作原理第64-66页
        4.1.3 参数优化第66-68页
            4.1.3.1 波导芯尺寸优化第66-67页
            4.1.3.2 微环弯曲半径优化第67-68页
            4.1.3.3 耦合间距优化第68页
        4.1.4 热光重叠积分因子第68-70页
        4.1.5 功耗分析第70-71页
        4.1.6 开关特性第71-73页
        4.1.7 输出光谱、自由光谱区(FSR)、3dB带宽和品质因子第73-74页
    4.2 硅基微环谐振热光调谐无阻塞四端口光路由器第74-81页
        4.2.1 拓扑结构第74-76页
        4.2.2 路由功能第76页
        4.2.3 输出光谱第76-78页
        4.2.4 插入损耗第78页
        4.2.5 串扰第78-79页
        4.2.6 功耗第79-80页
        4.2.7 与已发表文章中有源四端口光路由器的比较第80-81页
    4.3 硅基微环谐振热光调谐无阻塞五端口光路由器第81-87页
        4.3.1 拓扑结构第81-83页
        4.3.2 路由功能第83-84页
        4.3.3 输出光谱第84-85页
        4.3.4 插入损耗第85页
        4.3.5 功耗第85-86页
        4.3.6 与已发表文章中有源五端口光路由器的比较第86-87页
    4.4 硅基微环谐振热光调谐无阻塞光路由器性能的改进第87-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5章 三维片上光互连网络的设计第90-100页
    5.1 设计与仿真平台第90-91页
    5.2 路径设置协议第91-93页
        5.2.1 交换机制第91-92页
        5.2.2 路由算法第92-93页
    5.3 三维光互连网络的设计第93-94页
    5.4 三维光互连网络的性能仿真第94-95页
        5.4.1 网络功耗第94-95页
        5.4.2 网络的插入损耗第95页
    5.5 三维片上光互连网络的进一步研究第95-98页
    5.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站通信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BOTDA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