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序言 | 第9-10页 |
| 一、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基本理论 | 第10-15页 |
| (一)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内涵解析 | 第10-12页 |
| 1.参与的主体 | 第11页 |
| 2.参与的方式 | 第11-12页 |
| 3.参与的内容 | 第12页 |
| (二)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解析 | 第12-14页 |
| (三)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价值理念 | 第14-15页 |
| 二、域外国家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相关探讨及分析借鉴 | 第15-18页 |
| (一)域外国家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 | 第15-18页 |
| 1.美国的规章制定通告与评价制度 | 第15-16页 |
| 2.日本的公众评价制度 | 第16-17页 |
| 3.韩国的规制影响分析制度 | 第17-18页 |
| (二)域外国家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18页 |
| 三、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18-21页 |
| (一)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 (二)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存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 1.参与权范围的局限和内容的模糊 | 第19-20页 |
| 2.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配套制度 | 第20-21页 |
| 四、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1-27页 |
| (一)对我国公众参与权内容的补充完善 | 第21-23页 |
| 1.立法程序进入的权利 | 第21页 |
| 2.提出立法意见的权利 | 第21-22页 |
| 3.立法意见获得回应的权利 | 第22页 |
| 4.合理意见获得采纳的权利 | 第22-23页 |
| 5.异议权 | 第23页 |
| (二)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配套机制的完善 | 第23-27页 |
| 1.行政立法立项阶段的公告制度 | 第23-24页 |
| 2.行政立法起草、审议阶段的听证制度 | 第24-25页 |
| 3.行政立法起草、审议阶段的报告制度 | 第25页 |
| 4.贯穿立法程序始末的异议制度 | 第25-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