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多孔金属氧簇晶态材料:合成与生物医药、传感、照明和光催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72页
    1.1 概述第13-15页
    1.2 MOFS材料的发展第15-16页
    1.3 构筑MOFS常用的有机配体和金属基建筑单元第16-17页
    1.4 MOFS材料的分类第17页
    1.5 MOFS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19页
    1.6 MOFS材料合成中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1.7 MOFS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第20页
    1.8 MOFS材料的应用研究第20-51页
        1.8.1 能源气体的吸附和存储性能第20-24页
        1.8.2 选择性分离和吸收性能第24-40页
        1.8.3 发光材料第40-43页
        1.8.4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第43-47页
        1.8.5 多相催化第47-51页
        1.8.6 MOFs材料其它方面的应用第51页
    1.9 选题依据及目的第51-52页
    1.10 实验试剂和测试方法第52-53页
        1.10.1 实验试剂第52页
        1.10.2 测试方法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72页
第二章 手性高孔MOFS材料在药物传输领域的应用第72-85页
    2.1 引言第72-73页
    2.2 化合物的合成与基本表征第73-74页
        2.2.1 有机配体和MOF1 的合成第73页
        2.2.2 MOF1 的基本表征第73-74页
    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74-77页
    2.4 MOF1 的稳定性研究第77-78页
    2.5 MOF1 的孔结构的表征第78页
    2.6 MOF1 的药物传输性能研究第78-82页
        2.6.1 MOF1 活化处理第78页
        2.6.2 抗癌药物 5-FU的药物负载实验及结果讨论第78-80页
            2.6.2.1 药物负载实验第78页
            2.6.2.2 结果讨论第78-80页
        2.6.3 抗癌药物 5-FU的药物释放实验及结果讨论第80-82页
            2.6.3.1 释放实验第80页
            2.6.3.2 结果讨论第80-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三章ZIF-8 材料作为PH诱导的药物载体在药物传输领域的应用研究第85-96页
    3.1 引言第85-86页
    3.2 ZIF-8 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第86页
    3.3 ZIF-8 材料的活化及热稳定性研究第86-87页
    3.4 ZIF-8 材料的PH稳定性研究第87-88页
    3.5 抗癌药物 5-FU的药物负载实验及结果讨论第88-91页
        3.5.1 负载实验第88页
        3.5.2 实验结果讨论第88-91页
    3.6 抗癌药物 5-FU的药物释放实验及结果讨论第91-93页
        3.6.1 5-FU的药物释放实验第91页
        3.6.2 实验结果讨论第91-93页
    结论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四章 具有溶剂化显色性质的介孔MOFS材料在小分子传感和阳离子染料分离领域的应用第96-113页
    4.1 引言第96-97页
    4.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97页
        4.2.1 MOF2 的合成第97页
        4.2.2 MOF2 的表征第97页
    4.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97-100页
    4.4 MOF2 的热稳定性研究第100-101页
    4.5 MOF1 和MOF2 对于大分子阳离子分离性质的研究第101-104页
        4.5.1 染料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分离实验第101-102页
        4.5.2 染料分子的吸附分离结果讨论第102页
        4.5.3 染料分子的释放实验第102-103页
        4.5.4 染料分子的释放结果讨论第103-104页
    4.6 MOF1 和MOF2 对溶剂分子溶剂化显色性质的研究第104-107页
        4.6.1 溶剂化显色实验第104-105页
        4.6.2 溶剂化显色实验结果讨论第105-107页
    4.7 MOF1 对溶剂分子荧光传感性质的研究第107-109页
        4.7.1 荧光传感实验第107页
        4.7.2 实验结果讨论第107-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第五章包覆IR配合物的MOFS复合材料作为高效可调白光材料第113-137页
    5.1 引言第113-114页
    5.2 化合物的合成与基本表征第114-116页
        5.2.1 有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第114-115页
        5.2.2 MOF3 的合成及表征第115-116页
    5.3 MOF3 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116-118页
    5.4 MOF3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118页
    5.5 MOF3 过渡金属离子交换的性质研究第118-120页
        5.5.1 过渡金属离子交换实验第118页
        5.5.2 过渡金属离子交换实验结果表征第118-119页
        5.5.3 过渡金属离子交换实验结果讨论第119-120页
    5.6 MOF3 发光性质研究第120-121页
    5.7 MOF3 负载[IR(PPY)2(BPY)]+发光性质研究第121-127页
        5.7.1 负载实验第121-123页
        5.7.2 负载样品[Ir(ppy)2(bpy)]+@MOF3 表征第123-124页
        5.7.3 负载实验结果讨论第124-127页
    5.8 白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结果讨论第127-129页
        5.8.1 白光发光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27-128页
        5.8.2 白光发光复合材料的机理探索第128页
        5.8.3 白光发光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探索第128-129页
        5.8.4 白光发光器件的制备第129页
    5.9 稀土掺杂的发光材料第129-132页
        5.9.1 MOF3 掺杂Eu3+和Tb3+的实验第129-130页
        5.9.2 MOF1 掺杂Eu3+和Tb3+的样品表征第130-131页
        5.9.3 MOF3 掺杂Eu3+和Tb3+的实验结果讨论第131-132页
    结论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7页
第六章 包覆AUIII配合物的MOFS复合材料作为空气中的高效磷光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第137-159页
    6.1 引言第137页
    6.2 化合物的合成与基本表征第137-139页
        6.2.1 阳离子型AuIII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尺寸第137-138页
        6.2.2 MOFs材料的合成及表征第138-139页
            1)有机配体H3TATMB的合成方法及表征第138-139页
            2) MOF4 的合成方法及表征第139页
    6.3 MOF4 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139-141页
    6.4 MOF4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141页
    6.5 AUIII@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结果讨论第141-145页
        6.5.1 AuIII@MOF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41-142页
        6.5.2 AuIII@MOFs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42-144页
        6.5.3 AuIII@MOFs复合材料的结果讨论第144-145页
    6.6 发光性质的研究第145-147页
        6.6.1 AuIII@MOFs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质的研究第145-147页
    6.7 光诱导的电子转移性质研究第147-148页
        6.7.1 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实验第147-148页
        6.7.2 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实验结果讨论第148页
    6.8 双光子吸收磷光发射性质研究第148-149页
        6.8.1 双光子吸收磷光发射实验第148-149页
        6.8.2 双光子吸收磷光发射实验结果讨论第149页
    6.9 光催化C/N、C/C和C/O键形成反应活性研究第149-156页
        6.9.1 光催化C/N键形成反应活性研究第149-152页
        6.9.2 光催化C/C键形成反应活性研究第152-155页
        6.9.3 光催化C/O键形成反应活性研究第155-156页
    结论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O配体金属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理论研究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有机D-π-A型敏化剂对DSSC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