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第一节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概述 | 第18-21页 |
一、个人征信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基本界定 | 第18-19页 |
二、个人征信信息主体的含义与所处的地位 | 第19-20页 |
三、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3页 |
二、外部性理论 | 第23-24页 |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与问题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我国个人征信业发展的基础环境 | 第26-29页 |
一、个人征信法规制度建设获得重要突破 | 第26-28页 |
二、个人征信系统功能日趋完善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嘉兴市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实践 | 第29-31页 |
一、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知情权 | 第29页 |
二、有效提升征信信息质量 | 第29页 |
三、逐步加强征信服务机制 | 第29-30页 |
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 第30页 |
五、提升征信从业者素质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嘉兴市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风险点 | 第31-36页 |
一、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风险点 | 第31-33页 |
二、信用信息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点 | 第33-35页 |
三、信用信息查询过程中的风险点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一、征信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 | 第36-37页 |
二、监督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 第37-38页 |
三、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 第38-39页 |
四、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国际经验借鉴 | 第41-50页 |
第一节 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国际经验 | 第41-47页 |
一、美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体系 | 第41-43页 |
二、欧盟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体系 | 第43-45页 |
三、日本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体系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国外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 第47-50页 |
一、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 第47-48页 |
二、对我国模式选择的启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第一节 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 第50-52页 |
一、修订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1页 |
二、出台配套的基础法 | 第51-52页 |
三、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引 | 第52页 |
第二节 完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 | 第52-54页 |
一、明确监管部门主体与职责 | 第52-53页 |
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 第53-54页 |
第三节 重视宣传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54-56页 |
一、重视信息主体宣传教育 | 第54-55页 |
二、加强对征信人才的培养 | 第55-56页 |
第四节 完善信息主体保护机制 | 第56-58页 |
一、完善异议处理流程 | 第56页 |
二、提高司法救济效率 | 第56-57页 |
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 | 第57页 |
四、加强征信系统建设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