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面向个人隐私泄露的访问控制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s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7-16页
    1.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第7页
    1.2 个人隐私泄露概述第7-8页
    1.3 大数据平台Hadoop安全概述第8-10页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3页
        1.4.1 访问控制及个人隐私泄露国内外现状第10-12页
        1.4.2 传统统访问控制模型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6 论文组织结构第14页
    1.7 本章小节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知识及技术第16-24页
    2.1 信息熵基础第16-17页
    2.2 Kerberos认证机制机制第17-19页
    2.3 Spark Streaming大数据实时计算技术第19-20页
    2.4 数据库链接池第20-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基于信息熵的隐私泄露风险自适应访问控制模型第24-32页
    3.1 风险自适应访问控制(RAAC)模型概述第24-25页
    3.2 基于信息熵的风险自适应访问控制模型第25-30页
        3.2.1 访问主体与客体标签的定义第26页
        3.2.2 风险函数设计第26-28页
        3.2.3 风险阈值初始化函数设计第28-29页
        3.2.4 风险访问控制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面向隐私保护的Hadoop平台访问控制机制改进第32-44页
    4.1 Hadoop平台访问控制机制第32-34页
        4.1.1 HDFS访问策略第32-33页
        4.1.2 YARN访问策略第33-34页
    4.2 Hadoop平台访问控制机制的隐私泄露问题第34-37页
    4.3 基于密码技术的Hadoop平台访问控制机制改进第37-42页
        4.3.1 认证令牌Delegation_Token的改进第37-40页
        4.3.2 授权令牌Block_Access_Token的改进第40-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5章 隐私保护风险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第44-58页
    5.1 隐私保护应用需求分析第44-45页
    5.2 访问角色的定义第45页
    5.3 风险访问控制系统设计第45-48页
        5.3.1 系统设计背景和目标第46页
        5.3.2 系统设计架构第46-47页
        5.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47-48页
    5.4 数据存储设计第48-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6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第58-79页
    6.1 风险访问控制系统实现第58-73页
        6.1.1 访问日志收集、处理和存储第58-61页
        6.1.2 安全参数层实现第61-67页
        6.1.3 基于spark streaming的风险值计算实现第67-73页
        6.1.4 访问控制权限层实现第73页
    6.2 系统启动及应用测试第73-77页
        6.2.1 安全服务启动第74-75页
        6.2.2 应用测试第75-77页
    6.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第86-87页
图版第87-89页
表版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油催化裂化十二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
下一篇:冠心病左主干和(或)多支病变PCI/CABG术后随访(>7年)及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