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关于消费方式内涵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2.关于消费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3.关于不同群体消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4.关于消费方式转变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三)论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 第16-21页 |
| (一)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 第16-18页 |
| (二)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 第18-19页 |
| (三)消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第19-21页 |
| 二、人类社会消费方式的历史演进与我国消费方式的现状 | 第21-36页 |
| (一)消费方式的界定 | 第21-24页 |
| 1.消费方式的概念 | 第21页 |
| 2.影响消费方式的因素 | 第21-24页 |
| (二)人类社会消费方式的历史演进 | 第24-26页 |
| 1.渔猎采集文明时期的消费方式 | 第24页 |
| 2.农耕文明时期的消费方式 | 第24-25页 |
| 3.工业文明时期的消费方式 | 第25-26页 |
| 4.生态文明时期的消费方式 | 第26页 |
|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方式的积极变化 | 第26-29页 |
| 1.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 第27页 |
| 2.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 第27-28页 |
| 3.消费观念不断更新 | 第28-29页 |
| 4.消费内容日趋丰富 | 第29页 |
| (四)当前我国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9-36页 |
| 1.当前我国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 2.当前我国消费方式问题的成因 | 第33-36页 |
| 三、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 第36-41页 |
|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 第36-38页 |
| (二)转变消费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8页 |
| (三)转变消费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 第38-39页 |
| (四)消费方式转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举措 | 第39-41页 |
| 四、我国消费方式转变面临的障碍 | 第41-47页 |
| (一)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利益障碍 | 第41-42页 |
| (二)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制度障碍 | 第42-43页 |
| (三)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技术障碍 | 第43-44页 |
| (四)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观念障碍 | 第44-45页 |
| (五)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能源障碍 | 第45-47页 |
| 五、我国消费方式转变的现实路径 | 第47-60页 |
|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切实维护消费各方合法利益 | 第47-50页 |
| 1.企业负责是实现消费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 第47-49页 |
| 2.公众参与是实现消费方式转变的依靠力量 | 第49-50页 |
| (二)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消费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 第50-52页 |
| (三)加强技术创新,以科技助力消费方式的转变 | 第52-53页 |
| 1.加大低碳科技研发力度,掌握核心低碳技术 | 第52页 |
| 2.完善低碳知识产权制度,推进低碳成果转化 | 第52-53页 |
| 3.加强国际低碳合作,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 | 第53页 |
| (四)践行马克思主义适度消费观,大力倡导科学消费观念 | 第53-57页 |
| 1.文化建设是实现科学消费的理论支撑 | 第54-55页 |
| 2.舆论宣传是实现科学消费的先导力量 | 第55-57页 |
| (五)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57-60页 |
| 1.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 第57-58页 |
| 2.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58页 |
| 3.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确立油气先行的消费理念 | 第58-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