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系统的火用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能源化工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物质流分析 | 第11页 |
·热力学分析 | 第11-12页 |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第12页 |
·积累(火用)分析 | 第12页 |
·能值分析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火用)分析方法 | 第15-25页 |
·(火用)的概念 | 第15-16页 |
·(火用)的性质 | 第16-17页 |
·(火用)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火用)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18-19页 |
·(火用)值的计算 | 第19-21页 |
·物理(火用) | 第20页 |
·化学(火用) | 第20-21页 |
·混合(火用) | 第21页 |
·(火用)平衡方程 | 第21-22页 |
·(火用)分析指标 | 第22页 |
·(火用)分析三种模型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生命周期评价 | 第25-37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 第25页 |
·生命周期的起源、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领域 | 第27-28页 |
·生命周期评价的特征 | 第28页 |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框架 | 第28-33页 |
·目标定义与范围界定 | 第29页 |
·清单分析 | 第29-30页 |
·影响评价 | 第30-33页 |
·结果解释 | 第33页 |
·化工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性能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6页 |
·全球变暖 | 第34页 |
·光化学烟雾 | 第34-35页 |
·酸化作用 | 第35页 |
·人体毒性潜值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能源化工系统的(火用)分析 | 第37-55页 |
·能源化工系统的建模与模拟 | 第37-51页 |
·建模和模拟的假设 | 第37页 |
·单元建模和模拟 | 第37-46页 |
·系统建模和模拟 | 第46-51页 |
·系统(火用)分析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能源化工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 | 第55-63页 |
·目标与范围定义 | 第55页 |
·清单分析 | 第55-58页 |
·影响评价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