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对大团圆叙事模式批判的辨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5-11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5页 |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5-6页 |
三、前人研究概述 | 第6-11页 |
第一章 批判大团圆的历史背景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悲剧观念的引进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戏剧地位的提高和戏剧改良运动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对待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讨论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悲剧研究的大团圆批判 | 第15-23页 |
第一节 西方悲剧命题下的大团圆批判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大团圆模式的文化渊源 | 第18-23页 |
一、尚圆心理与中庸思想 | 第18-20页 |
二、产生大团圆的现实因素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基于社会革命的批判 | 第23-33页 |
第一节 大团圆的国民劣根性问题 | 第23-28页 |
一、彻底批判大团圆的原因 | 第26-27页 |
二、批判中存在的盲目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大团圆是封建文化残余 | 第28-33页 |
一、大团圆不合时宜的教化作用 | 第30-31页 |
二、大团圆拥有戏剧艺术价值 | 第31-33页 |
结语:“大团圆”批判的反思与展望 | 第33-36页 |
1 戏剧“大团圆”合法性的根本动摇 | 第33-34页 |
2 批判“大团圆”的创新和偏离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