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 第10-11页 |
1.4.1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4.2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应用领域 | 第13-15页 |
2.1 人工智能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 第13页 |
2.2 国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2.2.1 国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历程 | 第13页 |
2.2.2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国外的社会应用领域 | 第13-14页 |
2.3 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2.3.1 国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历程 | 第14页 |
2.3.2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国内的社会应用领域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人工智能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5-25页 |
3.1 交通领域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5-16页 |
3.1.1 自动驾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5-16页 |
3.1.2 智能行程规划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6页 |
3.2 医疗领域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6-18页 |
3.2.1 手术机器人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6-17页 |
3.2.2 智能医疗诊断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7-18页 |
3.3 金融领域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8-20页 |
3.3.1 智能股票操作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8-19页 |
3.3.2 智能投资顾问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19-20页 |
3.4 商业领域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0-21页 |
3.4.1 智能商品推荐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0-21页 |
3.4.2 智能搜索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1页 |
3.5 安防领域应用实例及其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1-25页 |
3.5.1 智能识别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1-22页 |
3.5.2 智能家居引发的法律问题 | 第22-25页 |
第四章 人工智能社会应用法律问题的思考 | 第25-33页 |
4.1 主体认定 | 第25-27页 |
4.1.1 现行法律关系主体认定规则 | 第25页 |
4.1.2 人工智能环境下主体认定的疑惑 | 第25-27页 |
4.2 主观认定 | 第27-29页 |
4.2.1 现行法律主观方面认定规则 | 第27-28页 |
4.2.2 人工智能环境下主观方面认定的疑惑 | 第28-29页 |
4.3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认定 | 第29-30页 |
4.3.1 现行法律认定方式 | 第29页 |
4.3.2 人工智能环境下对侵犯行为认定的疑惑 | 第29-30页 |
4.4 法律与道德的权衡 | 第30-33页 |
4.4.1 现行法律与道德的权衡关系 | 第30-31页 |
4.4.2 人工智能环境下法律与道德权衡的疑惑 | 第31-33页 |
第五章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可能引发的现行法律体系危机 | 第33-39页 |
5.1 强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法律体系危机 | 第33-35页 |
5.1.1 强人工智能的发展 | 第33-34页 |
5.1.2 现行法律体系危机 | 第34-35页 |
5.2 超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法律体系危机 | 第35-39页 |
5.2.1 超人工智能的发展 | 第35-36页 |
5.2.2 现行法律体系危机 | 第36-39页 |
第六章 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化应用引发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39-49页 |
6.1 当前条件下的应对策略 | 第39-42页 |
6.1.1 研究出台司法解释 | 第39-40页 |
6.1.2 加强行业监管 | 第40-41页 |
6.1.3 强化使用者安全教育 | 第41-42页 |
6.2 未来条件下的应对谋划 | 第42-49页 |
6.2.1 建立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库研究新型法律 | 第42-43页 |
6.2.2 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制定原则性法律法规 | 第43-44页 |
6.2.3 对从业者广泛开展法制教育 | 第44-45页 |
6.2.4 运用智能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对人工智能社会应用情况进行法制监督 | 第45-46页 |
6.2.5 部分关键行业或环节与人工智能物理隔绝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