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以沪市A股重污染企业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环境信息的界定 | 第11页 |
1.2 环境信息披露内涵 | 第11-12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8-29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1.1 环境信息披露描述性分析 | 第18-19页 |
2.1.1.2 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2.1.1.3 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 第19-21页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1.2.1 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 第21-22页 |
2.1.2.2 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 第22页 |
2.1.2.3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反应 | 第22-23页 |
2.1.2.4 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 第23-24页 |
2.1.3 文献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2.1.3.1 国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2.1.3.2 国内文献研究述评 | 第25页 |
2.1.3.3 二者比较 | 第2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5-29页 |
2.2.1 环境信息披露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6页 |
2.2.2 环境信息披露与信号传递理论 | 第26-27页 |
2.2.3 环境信息披露与有效市场理论 | 第27-29页 |
3 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 第29-34页 |
3.1 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及来源 | 第29-30页 |
3.2 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30-34页 |
4 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实证过程 | 第34-56页 |
4.1 事件研究法概述 | 第34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4-37页 |
4.3 样本的选择 | 第37-38页 |
4.4 确定研究的事件及事件窗 | 第38-39页 |
4.5 异常收益率与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 第39-42页 |
4.5.1 个股日均收益率和市场日均收益率的计算 | 第39-40页 |
4.5.2 预期收益率计算 | 第40-41页 |
4.5.3 异常收益率和累计异常收益率的计算 | 第41-42页 |
4.6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6页 |
4.6.1 正面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 第42-47页 |
4.6.1.1 事件窗t时段内的反应 | 第42-45页 |
4.6.1.2 事件窗内第t日的市场反应 | 第45-47页 |
4.6.2 负面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 第47-51页 |
4.6.2.1 事件窗t时段内的反应 | 第47-49页 |
4.6.2.2 事件窗内第t日的市场反应 | 第49-51页 |
4.6.3 正负面环境信息披露市场反应比较 | 第51-52页 |
4.6.4 不同披露方式下负面环境信息市场反应 | 第52-56页 |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 | 第57-59页 |
5.2.1 加快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57页 |
5.2.2 促进企业增加环境信息核算内容 | 第57页 |
5.2.3 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识 | 第57-58页 |
5.2.4 完善政府部门出台的环境法规和政策 | 第58页 |
5.2.5 加强资本市场运营监管 | 第58-59页 |
6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59-60页 |
6.1 研究局限性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A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