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城市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及内涝风险评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2 研究的主要意义和目的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城市雨洪模型分类第16-17页
        1.3.2 城市雨洪模型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3 内涝风险评估应用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InfoWorks ICM水力计算方法第22-46页
    2.1 InfoWorks ICM模型概述第22-27页
        2.1.1 InfoWorks ICM模型发展历程及应用第22页
        2.1.2 InfoWorks ICM模型结构第22-27页
    2.2 InfoWorks ICM模型计算原理第27-45页
        2.2.1 地表产流计算第27-29页
        2.2.2 地表汇流计算第29-35页
        2.2.3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第35-44页
        2.2.4 二维城市/流域洪涝淹没计算第44-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综合流域水力模型构建第46-73页
    3.1 海口市主城区概况第46-52页
        3.1.1 地理概况第46-47页
        3.1.2 气象水文概况第47-49页
        3.1.3 河流水系第49-50页
        3.1.4 社会经济概况第50-52页
    3.2 海口市主城区内涝调研分析第52-56页
        3.2.1 内涝灾害调研第52-54页
        3.2.2 内涝灾害成因分析第54-56页
    3.3 海口市主城区InfoWorks ICM模型构建第56-69页
        3.3.1 研究区数据资料概况第56-59页
        3.3.2 研究范围第59-60页
        3.3.3 1D网络结构第60-63页
        3.3.4 子汇水区划分第63-65页
        3.3.5 二维建模及 1D-2D模型耦合第65-69页
    3.4 降雨模型第69-72页
        3.4.1 历史场次暴雨概况第69-71页
        3.4.2 设计暴雨第71-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研究区域一维及二维计算结果分析第73-99页
    4.1 Infoworks ICM软件界面及计算界面第73-74页
    4.2 实测暴雨 1D模拟结果第74-82页
        4.2.1 实测暴雨典型出口流量过程第75-77页
        4.2.2 实测暴雨节点溢流第77-78页
        4.2.3 实测暴雨管道负荷第78-82页
    4.3 设计暴雨 1D模拟结果第82-91页
        4.3.1 设计暴雨典型出口流量过程第85页
        4.3.2 设计暴雨节点溢流第85-87页
        4.3.3 设计暴雨管道负荷第87-91页
    4.4 二维计算第91-97页
        4.4.1 历史暴雨淹没模拟结果分析第91-94页
        4.4.2 设计暴雨淹没模拟结果分析第94-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研究区域内涝风险评估第99-111页
    5.1 内涝风险评估主要方法第99-102页
        5.1.1 历史灾情数理统计法第99-100页
        5.1.2 指标体系法第100-101页
        5.1.3 情景模拟法第101-102页
    5.2 评估方式第102-103页
        5.2.1 基于淹没深度第102页
        5.2.2 基于淹没深度加淹没时间第102-103页
    5.3 研究区内涝风险评估第103-110页
        5.3.1 研究区内涝风险评估结果第105-107页
        5.3.2 研究区内涝风险图第107-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附件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苯并咪唑衍生物对痕量三价铬离子和铋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下一篇:非贵金属催化8-氨基喹啉衍生物的硝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