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苯并咪唑衍生物对痕量三价铬离子和铋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1 金属离子识别的研究意义与方法第11页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第11-22页
        1.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第12-13页
        1.2.2 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第13页
        1.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典型应用第13-22页
    1.3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对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苄基官能团化的苯并咪唑配体对痕量Cr~(3+)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第26-45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1页
        2.2.1 配体的合成第27-30页
        2.2.2 仪器与试剂第30页
        2.2.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3页
        2.3.1 配体对Cr~(3+)的选择性识别第31-32页
        2.3.2 配体与Cr~(3+)的络合比和结合常数第32-33页
        2.3.3 酸度的影响第33-34页
        2.3.4 配体用量的影响第34-35页
        2.3.5 配体对Cr~(3+)的紫外滴定光谱第35-36页
        2.3.6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36-37页
        2.3.7 溶液中配体与Cr~(3+)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第37-39页
        2.3.8 配合物红外图谱分析第39-40页
        2.3.9 配体对Cr~(3+)的识别机理研究第40-42页
        2.3.10 样品中Cr~(3+)含量的检测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附表第44-45页
第三章 苯并咪唑酰腙类化合物对痕量Bi~(3+)离子的选择性识别第45-68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49页
        3.2.1 配体的结构及合成第46-48页
        3.2.2 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3.2.3 实验方法第4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9-64页
        3.3.1 配体对Bi~(3+)的选择性识别第49-51页
        3.3.2 配体与Bi~(3+)的络合比和结合常数第51-53页
        3.3.3 酸度的影响第53-54页
        3.3.4 配体用量的影响第54-55页
        3.3.5 配体对Bi~(3+)的紫外滴定光谱第55-57页
        3.3.6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57-58页
        3.3.7 溶液中配体与Bi~(3+)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第58-59页
        3.3.8 配合物红外图谱分析第59-60页
        3.3.9 配体对Bi~(3+)的识别机理研究第60-63页
        3.3.10 样品中Bi~(3+)含量的检测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附表第66-68页
第四章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1页
附录第81-86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及其损伤模型研究
下一篇:城市排水管网水力模拟及内涝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