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水库生态调度简介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水库基本资料 | 第18-26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0页 |
2.1.1 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2.1.2 水文气象特征 | 第19-20页 |
2.2 水库基本资料 | 第20-25页 |
2.2.1 水库任务 | 第20-21页 |
2.2.2 工程规模及主要建筑物 | 第21页 |
2.2.3 水库特性曲线 | 第21-22页 |
2.2.4 水库入库流量及降雨量 | 第22-23页 |
2.2.5 水库蒸发及渗漏损失 | 第23页 |
2.2.6 水库尾水位与流量 | 第23-24页 |
2.2.7 水库兴利调度原则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水文时间序列的变异点诊断 | 第26-34页 |
3.1 水文变异点的综合识别 | 第26页 |
3.2 初步诊断 | 第26-30页 |
3.2.1 过程线法 | 第26页 |
3.2.2 滑动平均法 | 第26-28页 |
3.2.3 Hurst系数法 | 第28-30页 |
3.3 详细诊断 | 第30-32页 |
3.3.1 滑动秩和检验法 | 第30-31页 |
3.3.2 有序聚类法 | 第31页 |
3.3.3 滑动T检验法 | 第31-32页 |
3.3.4 R/S分析法 | 第32页 |
3.4 综合诊断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34-42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4.2 研究实例 | 第36-39页 |
4.2.1 径流资料 | 第36-37页 |
4.2.2 生态流量计算 | 第37-39页 |
4.3 Tennant法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5 尼尔基水库生态调度模型 | 第42-50页 |
5.1 生态调度模型 | 第42-43页 |
5.1.1 目标函数 | 第42页 |
5.1.2 约束条件 | 第42-43页 |
5.2 非充分生态约束条件下的生态调度模型 | 第43-44页 |
5.2.1 非充分生态约束流量计算 | 第43-44页 |
5.2.2 模型建立 | 第44页 |
5.3 模型求解 | 第44-48页 |
5.3.1 模型求解方法 | 第44-45页 |
5.3.2 FA算法在水库调度模型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5.3.3 模型寻优求解过程 | 第47-48页 |
5.4 模型比较 | 第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6 尼尔基水库调度应用实例 | 第50-63页 |
6.1 典型年的选择 | 第50页 |
6.2 水文变异条件下的水库生态调度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6.3 非充分生态约束条件下水库生态调度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展望 | 第64-65页 |
7.3 论文创新点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