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公司人格混同内涵、危害性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 第9-12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的内涵 | 第9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混同在我国的社会危害性 | 第9-10页 |
第三节 公司人格混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司法实践中人格混同认定的情形和标准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情形和法院认定依据 | 第12-14页 |
一、法院认定财产混同的依据 | 第12-13页 |
二、法院认定组织机构混同的依据 | 第13页 |
三、法院认定业务混同的依据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因公司人格混同而适用人格否认的标准 | 第14-17页 |
一、主体要件 | 第15-16页 |
二、行为要件 | 第16页 |
三、结果要件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公司人格混同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及限制适用情形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公司人格混同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 | 第17-20页 |
一、法院对《公司法》的适用 | 第17页 |
二、法院对《民法通则》的适用 | 第17-18页 |
三、十五号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18页 |
四、笔者对公司人格混同案件适用法律的观点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公司人格混同适用的限制情形 | 第20-22页 |
一、对股东的限制 | 第20页 |
二、对先行违约当事人的限制 | 第20-21页 |
三、对反向刺破公司面纱的限制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人格混同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及平衡点探讨 | 第22-26页 |
第一节 人格混同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22-23页 |
一、法学界对举证责任探讨 | 第22页 |
二、笔者对举证责任的建议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举证责任平衡点的探讨 | 第23-26页 |
一、不足以引起举证责任转移的探讨 | 第23-24页 |
二、慎用“依职权或依申请要求被告提供财务账册” | 第24-25页 |
三、启用资金流向专项审计程序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