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信用卡的内涵界定 | 第16页 |
第二节 信用卡的功能及其特点 | 第16-18页 |
一、信用卡的功能 | 第16-17页 |
二、信用卡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信用理论和信用卡业务 | 第18-20页 |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用卡业务 | 第20-21页 |
一、发卡银行与持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20-21页 |
二、发卡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21页 |
第五节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理论 | 第21-22页 |
第六节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一、内部控制定义 | 第22-23页 |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H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4页 |
第一节 H银行简介 | 第24页 |
第二节 H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H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 第25-27页 |
一、产品的单一性 | 第25-26页 |
二、营销手段单一 | 第26-27页 |
三、营业机构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 第27页 |
四、信用卡使用率低,存在大量的睡眠卡 | 第27页 |
第四节 H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问题 | 第27-31页 |
一、信用卡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日益加剧 | 第27-28页 |
二、信用卡销售过程中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三、信用卡售后服务水平低 | 第29页 |
四、创新业务发展带来风险管理新挑战 | 第29-30页 |
五、大学生客户出现维护难题 | 第30页 |
六、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着国内消费市场 | 第30-31页 |
第五节 H银行信用卡的产品类型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国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第一节 美国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一、美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模式 | 第34页 |
二、美国信用卡业务对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4-35页 |
三、美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35页 |
第二节 韩国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经验借鉴 | 第35-37页 |
一、韩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模式 | 第35-36页 |
二、韩国信用卡危机对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36-37页 |
三、韩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H行信用卡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第39-44页 |
第一节 竞争对手分析 | 第39-42页 |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 | 第39页 |
二、国内银行竞争的加剧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市场环境分析 | 第42-43页 |
一、发卡量增长速度减慢 | 第42页 |
二、信用卡的社会信用环境应不断完善 | 第42-43页 |
三、信用卡信贷规模平稳增长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H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 | 第44-54页 |
第一节 风险控制策略 | 第44-49页 |
一、加大审查力度,严把发卡关 | 第44-45页 |
二、实现市场的规范管理,降低操作风险 | 第45页 |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 第45-46页 |
四、严格规范业务操作 | 第46-47页 |
五、完善技术规范,加快金融电子建设 | 第47页 |
六、新业务新产品先试点,再循序渐进的推进 | 第47-48页 |
七、重新定位大学生客户,探索维护方式 | 第48页 |
八、依托联盟方资源,加快优质客户拓展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完善机构网络布局、增加产品种类,改革营销体制 | 第49-50页 |
一、加快发展分支机构网络布局 | 第49页 |
二、拓宽信用卡增值业务,降低信用卡的同质化 | 第49-50页 |
三、改革信用卡的营销体制 | 第50页 |
第三节 睡眠信用卡激活策略 | 第50-51页 |
一、刷卡激活激励 | 第50页 |
二、提高H银行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发展保障措施 | 第51-53页 |
一、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完善信用卡风险防范机制 | 第51页 |
二、保障用卡环境 | 第51-52页 |
三、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 | 第52页 |
四、在信用卡硬件管理上,引进新的信息技术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