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考虑聚类特性的中压配网线损核心指标体系及线损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中压配网线损研究应用需求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中压配网线损基础理论第16-25页
    2.1 中压配网线损主要特点第16-18页
    2.2 中压配网线损类型第18-20页
    2.3 主要计算方法第20-24页
        2.3.1 均方根电流法第20页
        2.3.2 平均电流法第20-21页
        2.3.3 最大电流法第21页
        2.3.4 等值电阻法第21-23页
        2.3.5 潮流法第23页
        2.3.6 中低压配网理论线损方法比对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中压配网线损核心指标体系设计第25-31页
    3.1 现有线损指标体系第25-26页
    3.2 核心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第26-27页
        3.2.1 指标易获取性第26-27页
        3.2.2 指标间相互关系第27页
        3.2.3 线损贡献度第27页
    3.3 算例分析第27-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考虑线损的馈线聚类分析第31-48页
    4.1 馈线聚类方法设计第31-36页
    4.2 距离判别分析法第36-37页
    4.3 算例分析第37-47页
        4.3.1 使用核心指标体系的聚类结果第37-41页
        4.3.2 不同分类数聚类结果比对第41-43页
        4.3.3 不同指标聚类结果比对第43-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考虑聚类特性的馈线线损模型第48-65页
    5.1 馈线线损计算特点第48页
    5.2 馈线线损模型设计第48-54页
    5.3 馈线线损模型应用第54-58页
        5.3.1 线损滚动修编第54-55页
        5.3.2 馈线降损潜力测算第55-58页
    5.4 算例分析第58-64页
        5.4.1 线损率标杆值计算第58-61页
        5.4.2 线损滚动修编计算第61-62页
        5.4.3 馈线降损潜力测算第62-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C、N添加对冻结过程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下一篇: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