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1-21页 |
1.2.1 水泥、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定义及发展史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清水混凝土及相关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国内外禅意山水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4 国内外禅意风格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5 国内外茶席摆件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禅意山水概述 | 第23-41页 |
2.1 禅意的概念 | 第23-24页 |
2.2 受禅意所影响的山水艺术 | 第24-28页 |
2.2.1 山水诗歌与禅意 | 第24-25页 |
2.2.2 山水画与禅意 | 第25-27页 |
2.2.3 山水园林与禅意 | 第27-28页 |
2.3 禅意山水艺术特征 | 第28-40页 |
2.3.1 造型特征 | 第28-30页 |
2.3.2 构图特征 | 第30-35页 |
2.3.3 用色特点 | 第35-36页 |
2.3.4 审美特征 | 第36-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清水混凝土产品艺术特征 | 第41-50页 |
3.1 造型自由可塑 | 第41-44页 |
3.2 色彩质朴古雅 | 第44-46页 |
3.3 肌理丰富多变 | 第46-47页 |
3.4 审美朴实自然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茶席摆件与禅意山水及清水混凝土关联研究 | 第50-61页 |
4.1 茶席摆件艺术特征 | 第50-56页 |
4.1.1 造型特征 | 第50-52页 |
4.1.2 构图特征 | 第52-54页 |
4.1.3 用色特点 | 第54-55页 |
4.1.4 审美特征 | 第55-56页 |
4.2 关联研究 | 第56-60页 |
4.2.1 三者造型关联 | 第56-57页 |
4.2.2 三者构图关联 | 第57-58页 |
4.2.3 三者色彩关联 | 第58-59页 |
4.2.4 三者审美关联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禅意山水清水混凝土茶席摆件设计方法 | 第61-74页 |
5.1 造型设计的手法 | 第61-66页 |
5.1.1 动静相宜——对称、非对称 | 第61-62页 |
5.1.2 简化归纳——点、线、面 | 第62-63页 |
5.1.3 天然成趣——模仿自然 | 第63-64页 |
5.1.4 因景互借——框景 | 第64-65页 |
5.1.5 枯老病曲——残缺美 | 第65-66页 |
5.2 意境营造的手法 | 第66-68页 |
5.2.1 虚实相生含蓄美 | 第66-68页 |
5.2.2 以小见大——空寂美 | 第68页 |
5.3 肌理表面加工处理方法 | 第68-70页 |
5.4 将主题功能化的设计方法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禅意山水清水混凝土茶席摆件设计创作实践 | 第74-84页 |
6.1 清水混凝土产品技术要素 | 第74-78页 |
6.1.1 材料实验 | 第74-76页 |
6.1.2 工艺流程 | 第76-78页 |
6.2 设计实例验证 | 第78-83页 |
6.2.1 方案一: 盘·山水间 | 第78-81页 |
6.2.2 方案二: 茶台·曲水流觞 | 第81-8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7.1 总结 | 第84-85页 |
7.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