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 | 第12页 |
1.1.2 有关四川的文化产业的落后与需求的现实矛盾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4-16页 |
2 研究目的和思路 | 第16-20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16-18页 |
2.1.1 理论层面的目标 | 第16页 |
2.1.2 实践层面的目标 | 第16-18页 |
2.2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3.1.1 文化 | 第20页 |
3.1.2 文化产业 | 第20页 |
3.1.3 文化市场 | 第20页 |
3.2 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的基础理论 | 第20-23页 |
3.2.1 知识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3.2.2 关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 | 第21页 |
3.2.3 精神生产理论 | 第21页 |
3.2.4 文化体制改革 | 第21-23页 |
4 国内外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4.1 国外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特征 | 第23-25页 |
4.1.1 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日益加强 | 第23-24页 |
4.1.2 大型文化产业与垄断 | 第24页 |
4.1.3 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结合日益紧密 | 第24-25页 |
4.2 国内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25-31页 |
5 四川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市场现状分析 | 第31-39页 |
5.1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 第31-33页 |
5.2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5.2.1 政策优势分析 | 第33页 |
5.2.2 区位优势分析 | 第33页 |
5.2.3 资源优势分析 | 第33-34页 |
5.2.4 市场优势分析 | 第34-35页 |
5.3 四川现代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5.3.1 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 第35-37页 |
5.3.2 文化企业问题突出 | 第37-38页 |
5.3.3 消费者文化观念有待改变 | 第38-39页 |
6 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机制分析 | 第39-52页 |
6.1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 | 第39-40页 |
6.2 基于面板数据的文化产业驱动机制评价模型 | 第40-52页 |
6.2.1 面板模型原理与比较分析 | 第40-45页 |
6.2.2 模型的检验与选择 | 第45-47页 |
6.2.3 模型结果与驱动机制分析 | 第47-52页 |
7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 第52-60页 |
7.1 四川现代文化市场发展及竞争 | 第52页 |
7.2 基于因子分析的竞争力分析 | 第52-53页 |
7.3 实证研究 | 第53-60页 |
7.3.1 四川现代文化市场发展驱动力指标体系 | 第53-55页 |
7.3.2 驱动力与竞争力综合分析 | 第55-60页 |
8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 第60-67页 |
8.1 以消费拉动发展:千方百计提高百姓文化消费水准 | 第60-61页 |
8.2 既保持差异性,又需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 | 第61页 |
8.3 布局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空间 | 第61-62页 |
8.4 增强四川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文化市场禀赋 | 第62-65页 |
8.4.1 抓住区域优势,充分发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效应 | 第63页 |
8.4.2 以打造蜀文化精品为突破口,提升蜀文化市场化运作的竞争力 | 第63-64页 |
8.4.3 重点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品牌 | 第64-65页 |
8.5 完善四川文化市场体系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 | 第65-67页 |
8.5.1 国有企业文化单位改制 | 第65页 |
8.5.2 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 | 第65-66页 |
8.5.3 对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扶持 | 第66-67页 |
9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9.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9.2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