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1.1.1 深部资源开发是国家战略需求 | 第10-12页 |
1.1.2 超深矿井提升装备设计制造是开发深部煤炭的关键 | 第12-17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提升机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1.3.2 超深矿井提升机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1.3.3 提升机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基于相似理论的试验台参数的确定 | 第21-32页 |
2.1 机械振动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2 超深矿井提升系统钢丝绳振动类型的确定 | 第22-25页 |
2.2.1 超深矿井提升系统的结构 | 第22-23页 |
2.2.2 参数慢变的非线性振动及其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 样机参数的确定 | 第25-26页 |
2.3.1 方案设计的依据 | 第25-26页 |
2.3.2 多绳缠绕式提升机初步设计参数 | 第26页 |
2.4 试验台参数的确定 | 第26-30页 |
2.4.1 相似理论 | 第27页 |
2.4.2 试验台规格及部分参数 | 第27-29页 |
2.4.3 电机功率计算 | 第29-30页 |
2.5 悬垂钢丝绳等效质量的求解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动力学仿真 | 第32-44页 |
3.1 建立简化力学模型 | 第32-33页 |
3.2 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3.2.1 提升钢丝绳动张力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3-38页 |
3.2.2 绳端变形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3 超深矿井试验台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3.3.1 试验台提升过程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3.3.2 试验台下放过程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超深矿井提升系统试验台动力学性能优化 | 第44-54页 |
4.1 机械优化设计 | 第44-45页 |
4.1.1 机械优化设计的概念 | 第44-45页 |
4.1.2 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 第45页 |
4.2 超深井试验台提升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 | 第45-47页 |
4.2.1 确定设计变量 | 第45页 |
4.2.2 选取目标函数 | 第45-46页 |
4.2.3 确定约束条件 | 第46-47页 |
4.3 矿井提升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过程 | 第47-49页 |
4.4 动力学仿真优化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矿井提升系统速度模型优化 | 第54-64页 |
5.1 钢丝绳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创建 | 第54-55页 |
5.2 矿井提升系统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3 速度模型的优化设计及仿真实验 | 第58-61页 |
5.3.1 速度模型的优化设计 | 第58-60页 |
5.3.2 新速度模型下的矿井提升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60-61页 |
5.4 改进前后钢丝绳张力和变形情况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