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远心双目微视觉伺服的光纤精密对准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国外光纤对接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光纤对接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微视觉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二章 光纤特征点的提取第21-35页
    2.1 单模光纤第21-24页
        2.1.1 单模光纤的结构第21-22页
        2.1.2 光纤的装夹与预处理第22-23页
        2.1.3 光纤成像的光路第23-24页
    2.2 改进空间矩算法第24-27页
        2.2.1 一维空间矩边缘提取算法第24-26页
        2.2.2 改进的空间矩算法第26-27页
    2.3 光纤特征点提取算法第27-31页
        2.3.1 光纤初步搜索第27-28页
        2.3.2 光纤纤芯的边缘追踪第28-29页
        2.3.3 纤芯直线拟合第29-30页
        2.3.4 光纤端面处理第30-31页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2.4.1 时间对比分析第31-32页
        2.4.2 抗噪性分析第32-33页
        2.4.3 准确性分析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光纤姿态的三维重构第35-52页
    3.1 远心光学系统的基础理论第35-38页
        3.1.1 光学成像模型第35-36页
        3.1.2 电荷耦合器件第36-37页
        3.1.3 单目视觉和双目视觉第37-38页
    3.2 远心相机的标定第38-43页
        3.2.1 射影几何第38页
        3.2.2 单目远心相机标定介绍第38-40页
        3.2.3 双目立体视觉的标定第40-43页
    3.3 光纤匹配点的提取第43-49页
        3.3.1 对极几何约束第43-47页
        3.3.2 光纤的几何约束第47-49页
    3.4 光纤的三维重构第49-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光纤对准策略及实验第52-74页
    4.1 实验平台第52-55页
        4.1.1 远心立体微视觉系统第53页
        4.1.2 三自由度微纳平移运动平台第53-54页
        4.1.3 二自由度旋转平台第54-55页
        4.1.4 光纤的摆放布置第55页
    4.2 平台与视觉系统的解耦第55-59页
        4.2.1 移动平台与视觉系统的解耦第55-58页
        4.2.2 旋转平台与视觉系统的解耦第58-59页
    4.3 对接策略第59-63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4.4.1 五自由度光纤对接实验第63-66页
        4.4.2 光纤对接的影响因素第66-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全文总结第74页
    研究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就地城镇化中的市民化质量研究--以莱芜市Y社区为例
下一篇:1型鸭甲肝病毒3C基因第38位和144位氨基酸突变对病毒增殖及部分生物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