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41页 |
·概述 | 第10-18页 |
·波浪能的定义及特点 | 第12-18页 |
·波浪发电装置的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国外波浪能转换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30页 |
·国内波浪能转换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越浪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31-34页 |
·越浪式发电装置的越浪性能研究进展 | 第34-40页 |
·越浪性能的物理试验研究 | 第34-37页 |
·越浪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7-40页 |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课题来源 | 第4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40-41页 |
2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设计与漂浮性能研究 | 第41-61页 |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提出 | 第41-49页 |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提出的背景 | 第41-42页 |
·采用碟形越浪式装置的理由 | 第42页 |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结构形式 | 第42-44页 |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44页 |
·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形状参数及尺寸的确定 | 第44-49页 |
·装置的静稳性 | 第49-51页 |
·装置的运动描述 | 第51-60页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52-54页 |
·运动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装置水动力性能物理试验 | 第61-70页 |
·试验目的 | 第61页 |
·试验设备与模型设计 | 第61-66页 |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61-63页 |
·模型布置与设计 | 第63-66页 |
·试验内容 | 第66-70页 |
·试验内容与工况组合 | 第66-69页 |
·试验方法 | 第69-70页 |
4 试验结果 | 第70-90页 |
·无出水管装置的越浪性能分析 | 第70-86页 |
·未设置导流叶片装置的越浪性能 | 第70-77页 |
·设置导流叶片装置的越浪性能分析 | 第77-86页 |
·越浪——出水管系统分析 | 第86-89页 |
·规则波下越浪与出水管流量的关系 | 第86-88页 |
·不规则波下装置工作性能分析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5 数值模拟方法 | 第90-111页 |
·概述 | 第90-91页 |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 | 第91-94页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91-92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92-94页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94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94-104页 |
·直接数值模拟(DNS) | 第95-96页 |
·大涡模拟(LES) | 第96页 |
·雷诺时均方法(RANS) | 第96-104页 |
·基本数值方法 | 第104-106页 |
·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106-107页 |
·边界条件 | 第107-109页 |
·网格生成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 第109-110页 |
·网格的生成 | 第109-110页 |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 第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6 装置工作性能的数值模拟计算及研究 | 第111-127页 |
·数值波浪水槽的构建 | 第111-117页 |
·控制方程与数值方法 | 第111页 |
·造波与消波技术 | 第111-112页 |
·边界条件与计算网格 | 第112-113页 |
·装置越浪性能三维数值模拟的验证 | 第113-117页 |
·装置越浪性能的数值模拟 | 第117-122页 |
·不同的导流叶片个数 | 第117-121页 |
·不同的干舷高度 | 第121-122页 |
·越浪量与出流流量的关系 | 第122-124页 |
·出水管对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越浪量与出流流量的关系 | 第123-124页 |
·水轮机模拟装置与越浪—出水管系统的相互研究 | 第124-125页 |
·装置的性能分析 | 第125-126页 |
·装置形状参数的分析 | 第125页 |
·装置相应海况设计及工作范围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
攻读博士期间撰写论文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