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 | 第9-13页 |
1.1.1 诱导型表达系统 | 第9-11页 |
1.1.2 组成型表达系统 | 第11-13页 |
1.2 纤维素酶 | 第13-16页 |
1.2.1 纤维素酶的种类 | 第13页 |
1.2.2 纤维素酶的来源与应用 | 第13-15页 |
1.2.3 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1.2.4 纤维素酶的基因表达 | 第15-16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菌株与载体 | 第19页 |
2.1.2 酶和生化试剂 | 第19页 |
2.1.3 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的配置 | 第19-20页 |
2.1.4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2.2 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载体p PIC9K-gap的构建 | 第20-23页 |
2.2.1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启动子pGAP基因的克隆 | 第20-21页 |
2.2.2 重组载体pMD18T-gap的构建 | 第21-22页 |
2.2.3 构建组成型表达载体pPIC9K-gap | 第22-23页 |
2.3 组成型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应用 | 第23-29页 |
2.3.1 以gus为报告基因,构建pPIC9K- gap -gus载体 | 第23-26页 |
2.3.2 含内切纤维素酶eg基因的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系统的构建 | 第26-29页 |
2.4 组成型毕赤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9-30页 |
2.4.1 组成型毕赤酵母酶活的测定 | 第29页 |
2.4.2 筛选酶活最高的重组菌株 | 第29页 |
2.4.3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9-30页 |
2.5 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30页 |
2.6 液态酶制剂的稳定剂制备 | 第30-32页 |
2.6.1 稳定剂对内切纤维素酶热稳定性作用 | 第30-31页 |
2.6.2 稳定剂添加量对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结果 | 第32-47页 |
3.1 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载体pPIC9K-gap的构建 | 第32-34页 |
3.1.1 重组载体pPIC9K-gap的构建示意图 | 第32页 |
3.1.2 重组质粒pPIC9K-gap的构建 | 第32-34页 |
3.2 以GUS为报告蛋白,检测毕赤酵母组成型载体pPIC9K-gap的可行性 | 第34-37页 |
3.2.1 重组载体pPIC9K-gap-gus的构建示意图 | 第34页 |
3.2.2 gus基因的分离 | 第34-35页 |
3.2.3 载体pPIC9K-gap-gus的构建 | 第35-36页 |
3.2.4 重组质粒 (pPIC9K-gap-gus)的转化筛选 | 第36页 |
3.2.5 组成型表达载体pPIC9K-gap-gus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鉴定 | 第36-37页 |
3.3 含有目的基因eg的重组组成型载体pPIC9K-gap-eg的构建 | 第37-40页 |
3.3.1 重组载体pPIC9K-gap-eg构建示意图 | 第37页 |
3.3.2 p MD18T-eg的构建 | 第37-38页 |
3.3.3 构建组成型载体pPIC9K-gap-eg | 第38页 |
3.3.4 重组表达载体pPIC9K-gap-eg的转化和筛选 | 第38-40页 |
3.4 组成型毕赤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0-41页 |
3.5 酶学性质的测定 | 第41页 |
3.6 液态酶的稳定剂研究 | 第41-47页 |
3.6.1 稳定剂对纤维素酶热稳定性作用 | 第41-45页 |
3.6.2 复合稳定剂对内切纤维素酶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3 添加稳定剂后液态酶的储存稳定性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4.1 影响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外源蛋白的因素 | 第47页 |
4.2 提高内切纤维素酶制剂的稳定性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