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 第10-11页 |
| 1.3.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2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1页 |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 1.4.1 阅读素养 | 第11-12页 |
| 1.4.2 PIRLS | 第12页 |
| 1.4.3 练习设计 | 第12页 |
| 1.4.4 测评框架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2.1 对PIRLS的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 2.1.1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 2.1.2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 2.2 教科书练习设计研究 | 第17-18页 |
| 2.3 PIRLS框架下小学语文教材练习题研究 | 第18-19页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19-26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3.2.1 内容分析法 | 第19-20页 |
| 3.2.2 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 3.3 研究工具 | 第20-26页 |
| 3.3.1 建构练习设计分析框架 | 第23-26页 |
| 3.3.1.1 设计练习题频次分布统计表 | 第23页 |
| 3.3.1.2 习题编码说明 | 第23-24页 |
| 3.3.1.3 文本、题目与本框架的对应性 | 第24-26页 |
| 第4章 研究过程与分析 | 第26-49页 |
| 4.1 阅读目的分析 | 第26-30页 |
| 4.2 理解过程分析 | 第30-47页 |
| 4.2.1 总体分析 | 第30-33页 |
| 4.2.2 具体分析 | 第33-47页 |
| 4.2.2.1 直接寻找文本信息的能力 | 第33-36页 |
| 4.2.2.2 直接推断与分析的能力 | 第36-39页 |
| 4.2.2.3 解释并整合信息与观点的能力 | 第39-43页 |
| 4.2.2.4 评价文章内容与语言的能力 | 第43-47页 |
| 4.3 感受性题目分析 | 第47-49页 |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9-53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 5.1.1 阅读目的过于强调文学体验,忽视信息提取 | 第49页 |
| 5.1.2 理解过程分布不均衡,对文章评价重视不够 | 第49-50页 |
| 5.2 研究启示 | 第50-53页 |
| 5.2.1 审视阅读素养,文本类型丰富化 | 第50-51页 |
| 5.2.2 注重理解过程,能力指向合理化 | 第51-52页 |
| 5.2.3 关注阅读感受,阅读理解个性化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58页 |
| 附录 A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习题频次分布表 | 第55-56页 |
| 附录 B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习题频次分布表 | 第56-57页 |
| 附录C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习题频次分布表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