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绪论 | 第13-21页 |
1.1 蚕桑食药用价值概述 | 第13-15页 |
1.2 蚕桑主要活性成分 | 第15-16页 |
1.2.1 生物碱 | 第15页 |
1.2.2 黄酮类物质 | 第15-16页 |
1.3 1-脱氧野尻霉素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1-脱氧野尻霉素简介 | 第16-17页 |
1.3.2 1-脱氧野尻霉素的生物学活性 | 第17-18页 |
1.3.3 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1.3.4 1-脱氧野尻霉素的分离纯化 | 第19页 |
1.3.5 1-脱氧野尻霉素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70个品种家蚕幼虫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 第21-35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1 家蚕幼虫体样品 | 第21页 |
2.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1-22页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2.3.1 DNJ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3.2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3.3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2.4.1 标准曲线 | 第24-27页 |
2.4.2 70个品种家蚕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 | 第27-31页 |
2.4.3 不同杂交组合幼虫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 第31-33页 |
2.5 讨论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50个品种蚕蛹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 第35-55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3.2.1 蚕蛹样品 | 第35页 |
3.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5-36页 |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粗蛋白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3.3.2 粗脂肪含量测定 | 第37页 |
3.3.3 蚕蛹氨基酸组成测定 | 第37-38页 |
3.3.4 蚕蛹油脂肪酸组成测定 | 第3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8-51页 |
3.4.1 不同品种蚕蛹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分析 | 第38-40页 |
3.4.2 不同品种蚕蛹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0-47页 |
3.4.3 不同品种蚕蛹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47-51页 |
3.5 讨论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4章:华东地区5个生产用桑品种桑叶主要活性物质的比较研究 | 第55-63页 |
4.1 前言 | 第55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55-56页 |
4.2.1 桑叶样品 | 第55页 |
4.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55-56页 |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6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4.3.1 DNJ含量测定 | 第56页 |
4.3.2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56-57页 |
4.3.3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57页 |
4.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7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7-61页 |
4.4.1 不同品种桑叶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 | 第57页 |
4.4.2 不同桑叶叶位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 | 第57-60页 |
4.4.3 不同品种桑叶活性成分评价 | 第60-61页 |
4.5 讨论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本研究受资助的项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