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潜在经济增长率研究动态 | 第16-21页 |
2.1.1 潜在经济增长率界定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2 潜在经济增长率测度方法的研究 | 第17-21页 |
2.2 网络经济及经济增长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2.2.1 网络经济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2 网络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 第22-23页 |
2.3 相关文献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网络经济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理论分析 | 第25-37页 |
3.1 网络经济的统计口径研究 | 第25-26页 |
3.2 网络经济的特征 | 第26-27页 |
3.3 网络经济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7-37页 |
3.3.1 网络经济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 第29-31页 |
3.3.2 网络经济通过相关要素投入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 第31-33页 |
3.3.3 网络经济通过创新驱动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 第33-34页 |
3.3.4 网络经济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 第34-35页 |
3.3.5 网络经济通过降本增效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网络经济视角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 | 第37-51页 |
4.1 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4.1.1 测算方法的选取 | 第37页 |
4.1.2 生产函数模型的比较 | 第37-39页 |
4.1.3 测算模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2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40-43页 |
4.2.1 实际产出测算方法 | 第40-41页 |
4.2.2 信息技术资本存量测算方法 | 第41-42页 |
4.2.3 非信息技术资本存量测算方法 | 第42-43页 |
4.2.4 劳动力投入及潜在就业人数测算方法 | 第43页 |
4.3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 | 第43-51页 |
4.3.1 中国TFP增长率的测算 | 第43-46页 |
4.3.2 中国2005-2014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 | 第46-49页 |
4.3.3 中国2015-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测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网络经济视角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 第51-57页 |
5.1 网络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潜在增长率贡献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5.2 网络经济资本投入对潜在增长率贡献的测算及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3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解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