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热力学计算在镁合金开发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 镁合金微合金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1.3.1 镁合金主要的微合金化元素 | 第17-18页 |
1.3.2 微合金化对镁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18-20页 |
1.3.3 微合金化对Mg-Zn基合金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 第20-23页 |
1.3.4 微合金化元素对镁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23-27页 |
1.3.5 微合金化元素对镁合金强韧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4页 |
2.1.1 Mg-Zn基合金的热力学计算 | 第31-33页 |
2.1.2 合金的熔炼 | 第33-34页 |
2.2 合金成分测试 | 第34-35页 |
2.3 挤压变形 | 第35页 |
2.4 组织表征 | 第35-36页 |
2.4.1 光学显微组织观察 | 第35页 |
2.4.2 SEM组织观察 | 第35页 |
2.4.3 TEM组织观察 | 第35页 |
2.4.4 XRD分析 | 第35-36页 |
2.4.5 电子背散射分析(EBSD) | 第36页 |
2.5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第3章 微合金化元素Ca对Mg-6Zn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64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Ca对铸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3.2.1 Ca对铸态Mg-Zn合金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7-41页 |
3.2.2 Ca对铸态Mg-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Ca对挤压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63页 |
3.3.1 Ca对挤压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2-49页 |
3.3.2 Ca对挤压态Mg-Zn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49-58页 |
3.3.3 挤压态Mg-Zn-Ca合金力学性能和强化机理 | 第58-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微合金化元素Ce/La对Mg-6Zn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97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Ce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81页 |
4.2.1 Ce对铸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4-69页 |
4.2.2 Ce对挤压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9-73页 |
4.2.3 Ce对挤压态Mg-Zn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73-79页 |
4.2.4 Ce对挤压态Mg-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9-81页 |
4.3 La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1-96页 |
4.3.1 La对铸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81-85页 |
4.3.2 La对挤压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85-89页 |
4.3.3 La对挤压态Mg-Zn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89-94页 |
4.3.4 La对挤压态Mg-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4-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Ca和Ce/La复合微合金化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7-126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Ca和Ce复合微合金化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7-116页 |
5.2.1 Ca和Ce复合微合金化对铸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97-103页 |
5.2.2 Ca和Ce复合微合金化对挤压态Mg-Zn合金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5.2.3 Ca和Ce复合微合金化对挤压态Mg-Zn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5.2.4 Ca和Ce复合微合金化对挤压态Mg-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5.3 Ca和La复合微合金化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6-125页 |
5.3.1 Ca和La复合微合金化对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5.3.2 Ca和La复合微合金化对挤压态Mg-Zn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5.3.3 Ca和La复合微合金化对挤压态Mg-Zn合金织构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5.3.4 Ca和La复合微合金化对Mg-Z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 | 第126-129页 |
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4-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