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2页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 第11-14页 |
一、失眠病因的认识 | 第11-12页 |
二、失眠的中医病机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失眠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 第14-15页 |
一、失眠症的发病率 | 第14页 |
二、失眠症的病因及分类 | 第14页 |
三、失眠的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四、失眠症的西医治疗 | 第15页 |
第三节 四逆散改善失眠的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一、四逆散改善失眠的临床研究概述 | 第15页 |
二、四逆散改善失眠的实验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的依据 | 第16-17页 |
第五节 四逆散加味的方药分析 | 第17-18页 |
第六节 古代医家关于针刺治疗失眠的认识 | 第18页 |
第七节 针刺治疗失眠的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一、针刺治疗失眠的理论研究 | 第19页 |
二、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 第19页 |
三、针刺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 | 第19-20页 |
第八节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 第20页 |
第九节 肝郁血虚型失眠处方穴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第22-2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2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22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22页 |
五、剔除标准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一、样本量估计 | 第23页 |
二、分组方法 | 第23页 |
三、治疗方案 | 第23页 |
四、操作方法 | 第23页 |
五、观察内容及观察方法 | 第23-24页 |
六、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4-30页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第24-25页 |
二、疗效比较 | 第25-29页 |
三、不良反应比较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优势 | 第30页 |
第二节 探讨加味四逆散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的优势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加味四逆散联合针刺的疗效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节 创新性 | 第33页 |
第五节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 | 第4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