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生态环境的吁天录--论有吉佐和子的《复合污染》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先行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1.有吉佐和子其人 | 第10-13页 |
2.《复合污染》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一、《复合污染》及其时代 | 第15-20页 |
(一)战后日本的工业发展 | 第15-16页 |
(二)重大的公害疾病 | 第16-18页 |
1.水俣病 | 第16页 |
2.第二水俣病(新潟水俣病) | 第16页 |
3.痛痛病 | 第16-17页 |
4.四日市哮喘 | 第17-18页 |
(三)《复合污染》的创作历程 | 第18-20页 |
二、《复合污染》的社会主题 | 第20-26页 |
(一)盲目追求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后果 | 第20-22页 |
1.化肥的污染 | 第20-21页 |
2.农药的污染 | 第21页 |
3.合成饲料的污染 | 第21-22页 |
(二)滥用化工产品,破坏生态环境 | 第22-24页 |
(三)恶性循环的复合污染链条 | 第24-26页 |
三、《复合污染》中的人物形象 | 第26-34页 |
(一)为民请愿的媒体人 | 第26-27页 |
(二)耄耋政治家市川房枝 | 第27-28页 |
(三)公害问题先觉者的庶民们 | 第28-30页 |
(四)农林省、厚生省的官吏形象 | 第30-32页 |
(五)上野制药公司的学者形象 | 第32-34页 |
四、《复合污染》体裁和题材特征 | 第34-37页 |
(一)在报告文学的浩繁与简洁之间 | 第34-35页 |
(二)聚焦国计民生的强烈意识 | 第35页 |
(三)张弛有度的情节架构 | 第35-37页 |
五、《复合污染》的社会意义 | 第37-42页 |
(一)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问题 | 第37页 |
(二)商人和学者的良知触动 | 第37-39页 |
(三)对现代化国策的反思 | 第39页 |
(四)对世界生态问题的警示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