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系统中联合频谱分配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1.2.1 认知无线电概念 | 第18-20页 |
1.2.2 认知无线电系统模块 | 第20-21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21-29页 |
1.3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 第29-31页 |
1.3.1 频谱感知 | 第29页 |
1.3.2 频谱切换 | 第29-30页 |
1.3.3 频谱分配 | 第30-31页 |
1.3.4 跨层设计 | 第31页 |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5页 |
第2章 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模型及应用 | 第35-58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的分类 | 第35-37页 |
2.3 频谱分配算法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 第37-38页 |
2.4 图论模型 | 第38-46页 |
2.4.1 认知无线电中图论模型 | 第38-39页 |
2.4.2 图论在频谱分配中的应用 | 第39-46页 |
2.5 博弈论模型 | 第46-56页 |
2.5.1 博弈相关理论 | 第47-50页 |
2.5.2 博弈论在频谱分配中的应用 | 第50-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3章 纵向联合并行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58-71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纵向联合并行算法中的相关定义 | 第59-60页 |
3.3 算法模型假设及分析 | 第60-62页 |
3.4 纵向联合并行算法步骤 | 第62-63页 |
3.5 纵向联合并行算法的分析 | 第63-66页 |
3.6 仿真验证 | 第66-6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非合作博弈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71-85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模型假设及建立 | 第72-74页 |
4.3 模型分析 | 第74-79页 |
4.3.1 模型优化 | 第75-77页 |
4.3.2 优化条件 | 第77-79页 |
4.4 非合作博弈的频谱分配算法步骤 | 第79-80页 |
4.5 仿真验证 | 第80-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基于图论和博弈论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85-101页 |
5.1 引言 | 第85-86页 |
5.2 相关定义说明 | 第86页 |
5.3 初次频谱分配模型和频谱分配过程 | 第86-88页 |
5.4 再次分配模型的假设及分配步骤 | 第88-90页 |
5.5 仿真验证 | 第90-10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空域、时域和频域三维联合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101-114页 |
6.1 引言 | 第101-103页 |
6.2 可靠性理论描述 | 第103-106页 |
6.3 空域、时域和频域三维联合的频谱分配算法 | 第106-107页 |
6.4 算法的分析 | 第107-108页 |
6.5 频谱分配算法步骤 | 第108-109页 |
6.6 算法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3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附录A:缩略语 | 第116-118页 |
附录B:图表索引 | 第118-120页 |
附录C:符号和变量 | 第120-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