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1-25页 |
1 荧光纳米粒子的细胞成像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1 常用于细胞成像的荧光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 高分子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3 常见聚合反应类型及其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 电致化学发光综述 | 第19-23页 |
2.1 电化学发光的概念 | 第19页 |
2.2 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2.3 电化学发光的特点 | 第19-20页 |
2.4 常见电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发光机理 | 第20-22页 |
2.5 有效增强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强度的途径 | 第22页 |
2.6 电化学发光的应用 | 第22-23页 |
3 本文的立题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水溶性多氨基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5-33页 |
1.1 引言 | 第25页 |
1.2 实验 | 第25-28页 |
1.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1.2.2 聚合单体的制备 | 第26页 |
1.2.3 ATRP聚合法制备目标聚合物 | 第26-27页 |
1.2.4 三氟乙酸对聚合物氨基脱保护 | 第27-28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1.3.1 聚合单体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28-29页 |
1.3.2 聚合单体的核磁表征 | 第29-30页 |
1.3.3 ATRP聚合产物红外表征 | 第30页 |
1.3.4 聚合物脱保护产物红外表征 | 第30-31页 |
1.3.5 聚合物脱保护产物的GPC图谱 | 第31-3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水溶性荧光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54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 | 第33-37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2.2.2 荧光聚合物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3 荧光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荧光纳米粒子 | 第35页 |
2.2.4 用聚丙烯酸(PAA 8000)对荧光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交联 | 第35-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53页 |
2.3.1 荧光聚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37-45页 |
2.3.2 PAA表面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TEM表征 | 第45页 |
2.3.3 PAA表面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 | 第45-47页 |
2.3.4 PAA表面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 | 第47页 |
2.3.5 PAA表面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稳定性 | 第47-51页 |
2.3.6 PAA表面交联荧光纳米粒子的表面特性 | 第51-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水溶性荧光纳米粒的适体标记与癌细胞成像分析 | 第54-69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 | 第55-56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3.2.2 荧光纳米粒子的活化 | 第55页 |
3.2.3 荧光纳米粒子与适体的连接 | 第55页 |
3.2.4 细胞铺板以及培养 | 第55-56页 |
3.2.5 适体修饰的荧光纳米粒子与细胞的孵化 | 第56页 |
3.2.6 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3.3.1 荧光纳米粒子标记适体及其识别细胞的原理图 | 第56-57页 |
3.3.2 细胞毒性MTT实验 | 第57-58页 |
3.3.3 适体浓度的优化 | 第58-60页 |
3.3.4 适体修饰的荧光纳米粒子用量的优化 | 第60-63页 |
3.3.5 适体修饰的荧光纳米粒子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 | 第63-65页 |
3.3.6 适体修饰的荧光纳米粒子对靶细胞的高灵敏检测 | 第65-66页 |
3.3.7 细胞检测限 | 第66-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基于钌电化学发光聚合物的水溶性纳米粒制备及表征 | 第69-92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实验 | 第69-73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9-70页 |
4.2.2 Ru(bpy)2Cl2的制备 | 第70-71页 |
4.2.3 Ru(bpy)2(phen-epoxide)(PF6)2 的制备(Ru-1) | 第71页 |
4.2.4 钌电化学发光大分子的制备((Ru-1)n-PAA) | 第71-72页 |
4.2.5 钌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72-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91页 |
4.3.1 钌配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73-77页 |
4.3.2 Ru-1 与PEI连接合成ECL大分子的可行性分析 | 第77-81页 |
4.3.3 Ru-1 与PAA合成电化学发光大分子的可行性分析 | 第81-82页 |
4.3.4 基于PAA合成ECL大分子的条件优化 | 第82-83页 |
4.3.5 钌电化学发光大分子 (Ru-1)n-PAA的表征与分析 | 第83-85页 |
4.3.6 (Ru-1)n-PAA制备ECL纳米粒子的条件优化 | 第85-88页 |
4.3.7 基于钌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子的表征与分析 | 第88-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1 结论 | 第92-93页 |
2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