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绪论 | 第12-25页 |
2.1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2.2 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灾害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2.2.1 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灾害现状 | 第13-14页 |
2.2.2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2.3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4 冲击地压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2.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3 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 第25-44页 |
3.1 特厚煤层频繁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案例 | 第25-27页 |
3.2 特厚煤层高能围岩卸荷冲击机理 | 第27-35页 |
3.2.1 薄及中厚煤层掘进与特厚煤层掘进对比 | 第27-28页 |
3.2.2 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卸荷能量计算模型 | 第28-31页 |
3.2.3 算例分析 | 第31-33页 |
3.2.4 特厚煤层卸荷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3.3 特厚煤层高能围岩应力腐蚀导致蠕变冲击机理 | 第35-43页 |
3.3.1 特厚煤层巷道分区蠕变变形破坏特征 | 第37-38页 |
3.3.2 特厚煤层不稳定蠕变诱冲机理研究 | 第38-40页 |
3.3.3 算例分析 | 第40-42页 |
3.3.4 蠕变型冲击地压防治对策 | 第42-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防治研究 | 第44-59页 |
4.1 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案例 | 第44-45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44-45页 |
4.1.2 孤岛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 第45页 |
4.2 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 第45-52页 |
4.2.1 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事故现场揭示的冲击地压形式 | 第45-46页 |
4.2.2 应力监测揭示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特征 | 第46-51页 |
4.2.3 微震-应力联合监测揭示的冲击地压机理 | 第51-52页 |
4.3 特厚煤层孤岛综放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危险评估研究 | 第52-54页 |
4.3.1 深井孤岛综放工作面载荷传递估算 | 第52-53页 |
4.3.2 深井孤岛综放工作面煤体承载能力估算 | 第53-54页 |
4.3.3 深井孤岛综放工作面整体蠕变失稳型冲击危险评估 | 第54页 |
4.4 数值模拟揭示的1305孤岛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 第54-56页 |
4.5 微震监测揭示的1305孤岛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深井特厚煤层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研究 | 第59-70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60-61页 |
5.3 深井特厚煤层支承压力变化特征的现场实测 | 第61-62页 |
5.4 深井特厚煤层沿空巷道大变形机理 | 第62-64页 |
5.5 深井特厚煤层沿空巷道顶板二次破断力学机理 | 第64-67页 |
5.6 深井特厚煤层沿空巷道冲击地压与大变形协调控制试验 | 第67-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基于防冲的特厚煤层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 第70-109页 |
6.1 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过联络巷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 第70-80页 |
6.1.1 新巨龙矿井2302S综放工作面地质概况 | 第71页 |
6.1.2 新巨龙矿井2302S综放工作面联络巷发生冲击地压情况 | 第71-72页 |
6.1.3 深井综放工作面联络巷附近煤体支承压力变化规律研究 | 第72-73页 |
6.1.4 综放工作面过联络巷期间对煤体支承压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 第73-76页 |
6.1.5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过联络巷期间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 第76-78页 |
6.1.6 工程验证 | 第78-80页 |
6.2 深井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断层活化规律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 第80-94页 |
6.2.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81-82页 |
6.2.2 工作面正常推进期间微震事件特征 | 第82-83页 |
6.2.3 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微震事件特征 | 第83-87页 |
6.2.4 工作面过断层对煤体支承压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87-91页 |
6.2.5 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 第91-93页 |
6.2.6 断层活化规律与开采条件探讨 | 第93-94页 |
6.3 深井巨厚表土综放工作面防冲开采设计研究 | 第94-107页 |
6.3.1 矿井开采设计不合理诱发冲击工程案例 | 第94-97页 |
6.3.2 深井巨厚表土地层载荷传递机制 | 第97-99页 |
6.3.3 深井巨厚表土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 | 第99-105页 |
6.3.4 深井巨厚表土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的现场验证及应用 | 第105-1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7 基于能量耗散指数法的防冲钻孔参数设计研究 | 第109-118页 |
7.1 煤层卸压效果评价指标 | 第109-114页 |
7.1.1 能量耗散指数概念 | 第110-111页 |
7.1.2 煤体变形破坏的能量耗散特征分析 | 第111-114页 |
7.2 防冲钻孔参数的设计方法 | 第114-115页 |
7.3 防冲钻孔参数设计的现场应用 | 第115-116页 |
7.4 防冲钻孔参数设计的讨论 | 第116-11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8 结论 | 第118-123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18-120页 |
8.2 创新点 | 第120页 |
8.3 不足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附录A | 第131-13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3-13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