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37页 |
1.1 国内外对DGP的研究现状 | 第14-36页 |
1.1.1 现代医学对DGP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1.2 中医对DGP的研究概况 | 第16-36页 |
1.2 问题与展望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7-47页 |
实验一 捏脊针刺对DGP兔体重、血糖、摄食量的影响 | 第37-41页 |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37页 |
2.1.2 实验用品 | 第37-38页 |
2.1.3 药物配制 | 第38页 |
2.1.4 造模方法 | 第38页 |
2.1.5 治疗方法 | 第38-39页 |
2.1.6 观察指标 | 第39页 |
2.1.7 统计学处理 | 第39页 |
2.1.8 结果(详见表1) | 第39-40页 |
2.1.9 讨论 | 第40-41页 |
实验二 捏脊针刺对DGP兔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1页 |
2.2.2. 实验设备 | 第41页 |
2.2.3. 造模方法 | 第41页 |
2.2.4. 治疗方法 | 第41页 |
2.2.5. 取材 | 第41页 |
2.2.6. 指标检测 | 第41页 |
2.2.7. 统计学处理 | 第41页 |
2.2.8. 结果(详见表2) | 第41-42页 |
2.2.9. 讨论 | 第42-43页 |
实验三 捏脊针刺对DGP兔血浆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影响 | 第43-45页 |
2.3.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3页 |
2.3.2.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2.3.3. 造模方法 | 第43页 |
2.3.4. 治疗方法 | 第43页 |
2.3.5. 取材 | 第43页 |
2.3.6. 指标检测 | 第43页 |
2.3.7. 统计学处理 | 第43页 |
2.3.8. 结果(详见表3) | 第43-44页 |
2.3.9. 讨论 | 第44-45页 |
实验四 捏脊针刺对DGP兔胃窦和近端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2.4.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5页 |
2.4.2. 实验设备 | 第45页 |
2.4.3. 造模方法 | 第45页 |
2.4.4. 治疗方法 | 第45页 |
2.4.5. 取材 | 第45页 |
2.4.6. 指标检测 | 第45页 |
2.4.7. 统计学处理 | 第45页 |
2.4.8. 结果(详见表4) | 第45-46页 |
2.4.9.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部分 综合分析 | 第47-62页 |
3.1. 动物模型的选择合理 | 第47-48页 |
3.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47页 |
3.1.2. 造模方法的选择 | 第47页 |
3.1.3. 模型的评定 | 第47-48页 |
3.2. 针刺对空腹血糖、进食量、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 第48页 |
3.3. 针刺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 第48-59页 |
3.3.1 针刺穴位的选择 | 第48-57页 |
3.3.2 针刺对GAS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3 针刺对SS的影响 | 第58页 |
3.3.4. 针刺对VIP的影响 | 第58-59页 |
3.4. 捏脊平衡阴阳 | 第59-62页 |
3.4.1. 捏脊疗法的研究近况 | 第59-60页 |
3.4.2. 捏脊疗法的作用机理 | 第60-62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62-63页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第六部分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