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系统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先进PID控制器研究的新进展第9-10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0-11页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1-12页
第2章 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系统的热力数学模型第12-22页
    2.1 柴油机缸套换热模型第13-14页
    2.2 冷却器出口三通阀混流模型第14-15页
    2.3 冷却水系统中冷却器的热计算第15-21页
        2.3.1 热交换器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第15-16页
        2.3.2 船舶柴油机缸套水冷却器热计算方法的选择第16-17页
        2.3.3 传热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第17-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基于Simulink的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系统仿真第22-34页
    3.1 Simulink中仿真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3.2 仿真结果分析第24-28页
        3.2.1 额定主柴油机功率下的仿真结果第24-25页
        3.2.2 主柴油机功率突变的仿真结果第25-27页
        3.2.3 三通阀开度突变的仿真结果第27-28页
    3.3 由阶跃响应确定传递函数第28-32页
        3.3.1 仿真模型中阶跃响应曲线的获取第28-29页
        3.3.2 由阶跃曲线辨识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第29-32页
        3.3.3 冷却水系统传递函数特性参数的计算第32页
    3.4 系统时滞环节估计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基于Ziegler-Nichols响应曲线法的常规PID控制器的设计第34-39页
    4.1 Ziegler-Nichols响应曲线法介绍第34页
    4.2 基于Ziegler-Nichols的常规数字PID控制设计第34-38页
        4.2.1 被控对象为经验数学模型时第35-37页
        4.2.2 被控对象为机理仿真模型时第37-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的设计第39-63页
    5.1 遗传算法简介第39-41页
        5.1.1 遗传算法的求解流程第39-40页
        5.1.2 遗传算法的一般结构第40-41页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简介第41-43页
        5.2.1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的优点第41页
        5.2.2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第41-43页
    5.3 基于离线遗传算法进行PID控制器的设计第43-55页
        5.3.1 二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初始设计第43-45页
        5.3.2 基于离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的设计第45-54页
        5.3.3 基于离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的总结第54-55页
    5.4 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器的设计第55-62页
        5.4.1 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的原理第55-57页
        5.4.2 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的初始设计第57-58页
        5.4.3 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应用于经验模型第58-60页
        5.4.4 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应用于机理模型第60-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可视化程序的实现第63-69页
    6.1 船舶柴油机冷却水系统模块的可视化实现第63-64页
    6.2 基于离线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模块的可视化实现第64-65页
    6.3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模块的可视化实现第65-66页
    6.4 柴油机功率输入模块的可视化实现第66页
    6.5 程序操作模块的可视化实现第66-67页
    6.6 集成后的可视化程序第67-68页
    6.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研究生履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锌α2糖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PM2.5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