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6-8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8-9页 |
1.1 研究材料 | 第8-9页 |
1.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8页 |
1.1.2 主要软件 | 第8-9页 |
2.实验方法 | 第9-12页 |
2.1 实验对象 | 第9页 |
2.2 临床资料的采集 | 第9-10页 |
2.3 血小板反应性检测 | 第10页 |
2.4 CYP2C19基因型检测 | 第10-11页 |
2.5 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 | 第11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11-12页 |
3.结果 | 第12-17页 |
3.1 两组病例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 第12页 |
3.2 两组间血小板反应性比较结果 | 第12页 |
3.3 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 第12页 |
3.4 影响PRU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13页 |
3.5 两组间各基因型构成比结果 | 第13-17页 |
4.讨论 | 第17-28页 |
4.1 氯吡格雷抵抗(CR) | 第17页 |
4.2 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4.3 CR的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4.4 本实验氯吡格雷抵抗的特点 | 第24页 |
4.5 氯吡格雷抵抗的干预对策 | 第24-28页 |
5.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4页 |
附录A 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治疗及血小板反应性的研究 | 第34-44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