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金炉论文--冶金炉构造论文

冶金炉节能控制调节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5 论文章节设置第11-12页
2 冶金炉控制系统分析第12-18页
    2.1 加热炉的构成第12-13页
    2.2 炉膛内的传热过程第13页
    2.3 燃料供应系统及燃烧装置第13页
        2.3.1 煤气管道第13页
        2.3.2 空气管道第13页
        2.3.3 燃烧装置第13页
    2.4 燃料及燃烧第13-15页
    2.5 金属的加热制度设置第15-16页
    2.6 热工参数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第16-17页
        2.6.1 热工参数控制的目的第16页
        2.6.2 热工参数选择第16-17页
    2.7 总结第17-18页
3 冶金炉控制系统设计第18-43页
    3.1 计算机对冶金炉的控制过程第18页
    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原理第18-19页
    3.3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第19-22页
    3.4 PLC模拟量控制第22-42页
        3.4.1 S7-200PLC的A/D与D/A转换第22-24页
        3.4.2 PID指令第24-25页
        3.4.3 采用PLC控制和实现第25-42页
        3.4.4 调试与运行第42页
    3.5 总结第42-43页
4 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实现第43-64页
    4.1 系统构成第43-44页
    4.2 炉温PID的控制过程第44-45页
    4.3 计算机与PLC协同温度控制系统实现第45页
    4.4 组态软件与PLC通信思路设计第45-52页
        4.4.1 组态控制技术特性第45-47页
        4.4.2 组态软件概述第47-51页
        4.4.3 组态软件开发步骤第51-52页
    4.5 Rsview 32组态软件与PLC通信的软件设计第52-59页
    4.6 系统自动控制运行界面实现第59-61页
    4.7 研发虚拟仿真系统的实际意义第61-63页
    4.8 总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稀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微动目标特征提取及缺失信号重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