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FlexRay总线控制器设计 | 第13-39页 |
2.1 FlexRay总线控制器的功能定义 | 第13-14页 |
2.2 基于时间触发的时分多址访问模式结构设计 | 第14-21页 |
2.2.1 FlexRay静态段全局控制单元设计 | 第15-16页 |
2.2.2 FlexRay静态段时钟控制单元设计 | 第16-18页 |
2.2.3 FlexRay静态段数据传输单元设计 | 第18-21页 |
2.3 基于事件触发的微时槽模式结构设计 | 第21-28页 |
2.3.1 静态段和动态段通信方式的区别 | 第21-23页 |
2.3.2 静态段和动态段的物理层传输 | 第23-24页 |
2.3.3 动态段的基于时间和事件双触发机制 | 第24-25页 |
2.3.4 动态段的DTS传输 | 第25-27页 |
2.3.5 符号窗口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2.3.6 多种传输速率的兼容设计 | 第28页 |
2.4 消息缓存配置管理、接收发送时序兼容性设计 | 第28-31页 |
2.4.1 基于应用需求的可配置消息缓存体设计 | 第28页 |
2.4.2 基于索引模式的缓存地址管理结构设计 | 第28-31页 |
2.5 双通道数据传输与模式切换控制结构设计 | 第31-38页 |
2.5.1 三级流水设计逻辑 | 第31-32页 |
2.5.2 匹配查询逻辑 | 第32-34页 |
2.5.3 单、双缓冲发送逻辑 | 第34-37页 |
2.5.5 基于带宽扩展的多体紧致存储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2.6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FlexRay总线控制器IP验证环境设计 | 第39-52页 |
3.1 FlexRay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3.2 基于覆盖率驱动随机化验证技术 | 第42-44页 |
3.3 FPGA验证环境开发及验证技术 | 第44-51页 |
3.3.1 FPGA物理原型验证的层次框架 | 第44-45页 |
3.3.2 FPGA验证环境设计实现 | 第45-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IP的单片总线控制器设计 | 第52-71页 |
4.1 单片型FlexRay总线控制器概述 | 第52-53页 |
4.2 高可靠片内电源/时钟管理控制及设计实现技术 | 第53-56页 |
4.2.1 片上多电压域电平转换电路设计与实现技术 | 第53-54页 |
4.2.2 片上高速高稳定性时钟管理与控制设计技术 | 第54-56页 |
4.3 数模混合电源网络设计技术 | 第56-58页 |
4.4 标准化异步访问模式适应性设计技术 | 第58-64页 |
4.4.1 面向多模式异步访问的时序控制逻辑设计技术 | 第58-62页 |
4.4.2 跨时钟域关键路径时序优化设计技术 | 第62-64页 |
4.5 多模式引脚复用控制及属性配置设计技术 | 第64-69页 |
4.5.1 多模式引脚复用控制技术 | 第64-65页 |
4.5.2 复位模式下引脚复用控制 | 第65-66页 |
4.5.3 工作模式下引脚复用控制 | 第66-67页 |
4.5.4 测试模式下引脚复用控制 | 第67-69页 |
4.6 可靠性设计技术 | 第69-70页 |
4.6.1 面向I/O引线的硬件在线功能监测设计技术 | 第69-70页 |
4.6.2 基于协议的可靠性设计技术 | 第70页 |
4.7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