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7页 |
1.1 核能 | 第9-12页 |
1.1.1 能源现状及核能发展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1.1.2 核能发展带来的问题 | 第10-12页 |
1.2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 第12-21页 |
1.2.1 多孔材料的概述 | 第12-13页 |
1.2.2 有序介孔材料 | 第13-15页 |
1.2.3 介孔SiO_2材料的制备 | 第15-17页 |
1.2.3.1 水热合成法 | 第15页 |
1.2.3.2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5-16页 |
1.2.3.3 模板法 | 第16-17页 |
1.2.4 介孔硅基材料的制备原理 | 第17页 |
1.2.5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改性 | 第17-19页 |
1.2.5.1 嫁接法 | 第18-19页 |
1.2.5.2 共缩聚法 | 第19页 |
1.2.6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应用 | 第19-21页 |
1.2.6.1 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6.2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0页 |
1.2.6.3 吸附金属离子领域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页 |
第二章 二羟基苯甲醛衍生物改性前后的SBA-15对U(VI)吸附行为研究 | 第27-51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3页 |
2.2.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2.2.2 实验药品提纯 | 第29页 |
2.2.3 吸附剂SBA-15的二羟基苯甲醛衍生物制备 | 第29-30页 |
2.2.3.1 SBA-15-NH2的制备 | 第29页 |
2.2.3.2 SBA-15-RATP的制备 | 第29页 |
2.2.3.3 SBA-15-OHBA和SBA-15-MHBA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4 吸附剂的表征 | 第30-31页 |
2.2.5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对U(VI)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31-33页 |
2.2.5.1 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2.2.5.2 U(VI)标准曲线测定 | 第32页 |
2.2.5.3 吸附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7页 |
2.3.1 吸附剂的表征 | 第33-39页 |
2.3.1.1 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 第33-34页 |
2.3.1.2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 第34-36页 |
2.3.1.3 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 | 第36-37页 |
2.3.1.4 元素分析 | 第37-38页 |
2.3.1.5 透射电镜(TEM) | 第38-39页 |
2.3.1.6 ~(13)C固体核磁谱 | 第39页 |
2.3.2 对U(VI)吸附行为研究 | 第39-47页 |
2.3.2.1 pH值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2.2 固液比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2.3 离子强度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2.4 振荡时间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2.5 吸附等温线 | 第44-46页 |
2.3.2.6 选择性吸附研究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偕胺肟基衍生物改性的SBA-15和SBA-15对U(VI)吸附行为研究 | 第51-72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6页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51-53页 |
3.2.2 实验药品提纯 | 第53页 |
3.2.3 吸附剂SBA-15的偕胺肟基衍生物制备 | 第53-54页 |
3.2.3.1 SBA-15-AO的制备 | 第53-54页 |
3.2.3.2 SBA-15-2AO的制备 | 第54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54-55页 |
3.2.5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对U(VI)的吸附行为的研究 | 第55-56页 |
3.2.5.1 溶液的配制 | 第55页 |
3.2.5.2 U(VI)标准曲线测量 | 第55-56页 |
3.2.5.3 吸附实验流程(与 2.2.5.3 类似)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3.3.1 吸附剂的表征 | 第56-60页 |
3.3.1.1 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 第56-57页 |
3.3.1.2 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 第57-58页 |
3.3.1.3 氮气吸附/解吸等温线 | 第58-59页 |
3.3.1.4 元素分析 | 第59页 |
3.3.1.5 透射电镜(TEM) | 第59-60页 |
3.3.1.6 ~(13)C固体核磁谱 | 第60页 |
3.3.2 对U(VI)吸附行为研究 | 第60-68页 |
3.3.2.1 pH值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2.2 固液比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2.3 离子强度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2.4 振荡时间对U(VI)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63-65页 |
3.3.2.5 吸附等温线 | 第65-67页 |
3.3.2.6 选择性吸附研究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