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2.1 专利预警研究 | 第14-17页 |
2.1.1 专利预警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1.2 专利预警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2.2 铁路行业知识产权研究 | 第17-20页 |
2.2.1 铁路行业知识产权运用与管理 | 第17-18页 |
2.2.2 铁路行业专利计量及专利预警研究 | 第18-20页 |
第3章 高铁技术分类及检索策略 | 第20-23页 |
3.1 高速铁路技术分类 | 第20-21页 |
3.2 高铁技术专利检索策略 | 第21-2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基于专利计量的预警模型 | 第23-35页 |
4.1 高铁专利预警机制 | 第23-26页 |
4.1.1 预警机制的主体 | 第23-24页 |
4.1.2 预警机制的流程 | 第24-26页 |
4.2 专利指标及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26-33页 |
4.2.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6-27页 |
4.2.2 基于专利计量的预警模型 | 第27-30页 |
4.2.3 模型处理的评价方法及过程 | 第30-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5章 高铁技术专利预警实证研究 | 第35-67页 |
5.1 高铁技术总体现状分析 | 第35-42页 |
5.1.1 发展阶段分析 | 第35-37页 |
5.1.2 主要竞争国家分析 | 第37页 |
5.1.3 技术领域分析 | 第37-39页 |
5.1.4 研发机构分析 | 第39-42页 |
5.1.5 研发重复风险分析 | 第42页 |
5.2 高铁技术分领域专利分析 | 第42-51页 |
5.2.1 基于专利总量-相对增长率的组合分析 | 第43-45页 |
5.2.2 基于相对增长率-变异系数的组合分析 | 第45-46页 |
5.2.3 高价值专利 | 第46-50页 |
5.2.4 技术投入风险分析 | 第50-51页 |
5.3 四大跨国企业与中国南车高铁技术专利分析 | 第51-62页 |
5.3.1 四大跨国企业与中国南车总体分析 | 第51-52页 |
5.3.2 四大跨国企业分析 | 第52-56页 |
5.3.3 四大跨国企业海外布局分析 | 第56-61页 |
5.3.4 海外专利纠纷风险分析 | 第61-62页 |
5.4 六国高铁技术专利综合分析 | 第62-66页 |
5.4.1 六国高铁技术评价 | 第62-65页 |
5.4.2 专利差距风险分析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我国高铁技术专利预警应对建议 | 第67-70页 |
6.1 以铁路总公司为主体,加强专利预警机制建设 | 第67-68页 |
6.2 把握高铁各技术发展趋势,避免研发重复风险 | 第68页 |
6.3 绕开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形成自己的专利攻势 | 第68-69页 |
6.4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海外市场 | 第6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