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1.2.1 针对无纹理表面的多投影系统颜色校正方法 | 第14-19页 |
1.2.2 针对纹理表面的多投影系统颜色校正方法 | 第19-2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4 本文的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多投影系统中的几何校正算法及颜色模型 | 第27-46页 |
2.1 几何校正算法 | 第27-34页 |
2.1.1 针对平面投影的几何校正技术 | 第28-30页 |
2.1.2 针对非平面投影的几何校正技术 | 第30-34页 |
2.1.3 几何校正技术小结 | 第34页 |
2.2 人眼视觉特性及相关颜色模型 | 第34-45页 |
2.2.1 人眼视觉特性 | 第34-36页 |
2.2.2 CIE 1931 XYZ色彩空间 | 第36-43页 |
2.2.3 多投影系统中的颜色偏差 | 第43页 |
2.2.4 全局光照效应 | 第43-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应用于无纹理投影表面的图像颜色校正技术 | 第46-74页 |
3.1 多投影系统颜色模型 | 第46-49页 |
3.1.1 多投影系统亮度模型 | 第46-48页 |
3.1.2 多投影系统色度模型 | 第48-49页 |
3.2 亮度校正算法 | 第49-59页 |
3.2.1 投影机亮度响应函数的求取 | 第51-54页 |
3.2.2 亮度平滑过渡方法 | 第54-56页 |
3.2.3 针对不规则形状重叠区域的亮度平滑过渡方法 | 第56-59页 |
3.3 色度校正算法 | 第59-64页 |
3.3.1 严格色域匹配方法 | 第59-61页 |
3.3.2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色域平滑过渡方法 | 第61-64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3.4.1 亮度校正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3.4.2 颜色校正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0页 |
3.4.3 不规则投影区域颜色校正实验 | 第70-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应用于纹理表面的投影图像颜色校正技术 | 第74-92页 |
4.1 应用于纹理表面的投影机-相机系统颜色模型 | 第74-78页 |
4.1.1 单投影机-相机系统颜色模型 | 第74-76页 |
4.1.2 多投影机-相机系统颜色模型 | 第76-78页 |
4.2 实时校正算法 | 第78-82页 |
4.2.1 几何映射关系的求取 | 第78-79页 |
4.2.2 补偿图像的计算 | 第79-80页 |
4.2.3 补偿算法优化 | 第80-8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91页 |
4.3.1 颜色补偿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85页 |
4.3.2 优化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86页 |
4.3.3 实时绘制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应用于全局光照条件下的图像颜色校正技术 | 第92-114页 |
5.1 光线传输矩阵的获取算法 | 第92-98页 |
5.1.1 基于自适应分区域的获取算法 | 第92-95页 |
5.1.2 基于压缩感知的获取算法 | 第95-98页 |
5.2 实时颜色补偿算法 | 第98-104页 |
5.2.1 基于分区域求逆的实时颜色补偿算法 | 第98-100页 |
5.2.2 基于对光线传输矩阵进行分解的实时颜色补偿算法 | 第100-102页 |
5.2.3 图像优化算法 | 第102-104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3页 |
5.3.1 光线传输矩阵获取实验结果 | 第104-105页 |
5.3.2 颜色补偿算法实验结果 | 第105-108页 |
5.3.3 自由表面多投影拼接系统 | 第108-11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