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第二章 银雀山汉简基本笔形描写 | 第22-53页 |
第一节 横 | 第22-26页 |
一、平横 | 第22-25页 |
二、横画的变体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竖 | 第26-29页 |
一、直竖 | 第26-28页 |
二、竖弯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撇 | 第29-32页 |
一、长撇 | 第29-30页 |
二、短撇 | 第30-31页 |
三、折撇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掠 | 第32-33页 |
一、竖掠 | 第32页 |
二、斜掠 | 第32-33页 |
三、折掠 | 第33页 |
第五节 捺 | 第33-37页 |
一、长捺 | 第33-34页 |
二、短捺 | 第34-35页 |
三、平捺 | 第35页 |
四、捺画的变体 | 第35-37页 |
第六节 波 | 第37-39页 |
一、横波 | 第37页 |
二、竖波 | 第37-38页 |
三、斜波 | 第38页 |
四、折波 | 第38-39页 |
第七节 折 | 第39-42页 |
一、横折 | 第39-40页 |
二、竖折 | 第40-41页 |
三、斜折 | 第41页 |
四、连折 | 第41-42页 |
第八节 钩 | 第42-44页 |
一、横钩 | 第42-43页 |
二、竖钩 | 第43页 |
三、斜钩 | 第43-44页 |
第九节 点 | 第44-48页 |
一、单点 | 第44-46页 |
二、两点 | 第46-47页 |
三、三点 | 第47-48页 |
四、四点 | 第48页 |
第十节 弧 | 第48-49页 |
第十一节 封 | 第49-51页 |
第十二节 提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银雀山汉简具体笔形变化的表现 | 第53-76页 |
第一节 曲直 | 第53-57页 |
一、改曲为直 | 第53-55页 |
二、改直为曲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增减 | 第57-62页 |
一、笔画增添 | 第57-60页 |
二、笔画减少 | 第60-62页 |
第三节 断连 | 第62-67页 |
一、改连为断 | 第62-65页 |
二、改断为连 | 第65-67页 |
第四节 延缩 | 第67-72页 |
一、笔画延长 | 第67-69页 |
二、笔画缩短 | 第69-72页 |
第五节 移位 | 第72-73页 |
第六节 讹变 | 第73-76页 |
第四章 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规律及原因探讨 | 第76-96页 |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规律 | 第76-92页 |
一、平直方折化 | 第76-79页 |
二、简化 | 第79-88页 |
三、篆书形体的保留与成熟隶书笔形的萌芽 | 第88-90页 |
四、笔形异写多样 | 第90-92页 |
第二节 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的原因 | 第92-96页 |
一、为了提高书写效率 | 第92页 |
二、从速与求美的双重作用 | 第92-93页 |
三、书写生理与意识的作用 | 第93页 |
四、书写者的作用 | 第93页 |
五、书写材料、工具的作用 | 第93-95页 |
六、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 | 第95-96页 |
第五章 银雀山汉简笔形变化与结构变化 | 第96-115页 |
第一节 笔形变化与结构变化的界定与区别 | 第96-100页 |
一、笔形变化 | 第96-98页 |
二、结构变化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笔形变化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100-107页 |
一、笔形变化引发构件变异 | 第100-101页 |
二、笔形变化引发构件省减 | 第101-103页 |
三、笔形变化引发构件分合 | 第103-107页 |
第三节 字形结构的理据对笔形变化的影响 | 第107-115页 |
第六章 隶书笔形变化与隶书风格 | 第115-125页 |
第一节 银雀山汉简的字体风格 | 第115-120页 |
一、笔势笔态 | 第115-117页 |
二、体势变化 | 第117页 |
三、结字变化 | 第117-119页 |
四、章法行气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隶书笔形变化对风格的影响 | 第120-125页 |
一、笔势笔态上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二、体势变化上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三、结字变化上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四、章法行气上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结语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附录 | 第132-282页 |
后记 | 第282-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