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2+掺杂硅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TiO_2光催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T1O_2的光催化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13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3-14页 |
·模板合成法 | 第14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4-15页 |
·TiO_2介孔材料孔径控制方法 | 第15-17页 |
·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及不同种类溶剂 | 第16页 |
·选用不同碳链长度的表面活性剂 | 第16-17页 |
·改变反应条件 | 第17页 |
·影响TiO_2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 第17-20页 |
·TiO_2晶相结构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光催化剂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18-19页 |
·温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19页 |
·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影响 | 第19-20页 |
·光照强度的影响 | 第20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反应的途径 | 第20-23页 |
·贵金属的沉积 | 第20-21页 |
·TiO_2半导体复合改性 | 第21-22页 |
·非金属离子掺杂改性 | 第22页 |
·表面光敏化改性 | 第22-23页 |
·表面还原处理 | 第23页 |
·TiO_2的应用前景 | 第23-25页 |
·TiO_2应用于废水处理 | 第23-24页 |
·TiO_2应用于空气净化 | 第24-25页 |
·TiO_2在其他方面的用途 | 第25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数据处理 | 第27-39页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31页 |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Pb~(2+)掺杂硅钛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1页 |
·纯ZiO_2的制备 | 第31页 |
·Pb~(2+)-TiO_2的制备 | 第31页 |
·SiO_2-TiO_2的制备 | 第31页 |
·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31-33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31-32页 |
·UV-Vis吸收光谱 | 第32页 |
·红外光谱(FT-IR) | 第3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33页 |
·光催化反应实验设计 | 第33-39页 |
·光催化降解实验装置 | 第33页 |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染料废水浓度的分析方法 | 第34-39页 |
第3章 复合催化剂的表征和光催化性能 | 第39-56页 |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Pb~(2+)的掺杂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煅烧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不同反应条件对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H_2O_2用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比实验及重复使用实验 | 第45-48页 |
·不同反应体系的对比实验 | 第45-46页 |
·甲基橙溶液COD_(Cr)去除率和脱色实验比较 | 第46-47页 |
·重复利用实验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UV-Vis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XRD分析 | 第49-50页 |
·FT-IR分析 | 第50-51页 |
·SEM分析 | 第51-52页 |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初探 | 第52-56页 |
第4章 总结 | 第56-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7页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