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

基于车轮踏面等效斜度的高速动车组运动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1-15页
        1.1.1 世界高速动车组发展概况第11-14页
        1.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论文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2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第18-25页
    2.1 SIMPACK简介第18页
    2.2 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第18-23页
        2.2.1 模型化原则第18-19页
        2.2.2 模型处理第19-20页
        2.2.3 SIMPACK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0-23页
    2.3 轨道激励第23-24页
        2.3.1 轨道的不平顺因素第23页
        2.3.2 轨道谱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基础理论第25-31页
    3.1 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判定第25-27页
        3.1.1 Routh-hurwitz准则第25-26页
        3.1.2 特征根法第26-27页
    3.2 蛇行运动第27-28页
    3.3 车辆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判别方法第28-30页
        3.3.1 UIC515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幅值法第29页
        3.3.2 轮轴横向力均方根(RMS)值法第29-30页
        3.3.3 转向架构架横向加速度均方根(RMS)值法第30页
        3.3.4 轮对加速度均方根(RMS)值法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实际磨耗条件下等效斜度对运动稳定性影响分析第31-52页
    4.1 LMA磨耗型车轮踏面以及CN60钢轨介绍第31-33页
    4.2 等效斜度第33-35页
        4.2.1 等效斜度的定义第33页
        4.2.2 车轮踏面等效斜度的计算方法第33-35页
    4.3 实际踏面磨耗下等效斜度对车辆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35-38页
        4.3.1 真实磨耗后的踏面外形与等效斜度第36-37页
        4.3.2 不同等效斜度轮轨接触点分布第37-38页
    4.4 不同等效斜度对车辆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38-50页
    4.5 不同评定标准下等效斜度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50-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线性化条件下等效斜度对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第52-88页
    5.1 不同工况下等效斜度对车辆系统运动稳定性影响第52-84页
    5.2 不同评价方法下等效斜度对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第84-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团式城市永久基本农田的全域规划及其功能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下一篇:QY汽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