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洱海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通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27页
   ·绪论第9-10页
   ·沉积物-水界面磷行为研究进展第10-24页
     ·沉积物内源磷的来源及迁移转化第11-12页
     ·沉积物磷形态研究进展第12-17页
     ·沉积物对磷吸附研究第17-18页
     ·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研究第18-24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7页
     ·洱海概况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意义第26页
     ·研究思路第26-27页
第2章 洱海表层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第27-45页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44页
     ·洱海表层沉积物总磷及磷形态分布特征第29-39页
     ·洱海东西岸沉积物磷形态分布比较第39-40页
     ·沉积物磷形态之间的相关分析第40-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第45-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第45-47页
     ·沉积物-水界面磷负荷通量第47-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5页
     ·释放动力学第48-53页
     ·内源磷负荷通量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洱海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第56-68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样品采集第56-57页
     ·实验方法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吸附动力学第58-60页
     ·吸附等温线第60-63页
     ·吸附-解吸平衡浓度第63-64页
     ·有机质和碳酸钙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第64-66页
   ·小结第66-68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8-72页
   ·主要结论第68-70页
     ·洱海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第68页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第68-69页
     ·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通量第69页
     ·洱海沉积物吸附磷特征第69-70页
     ·洱海沉积物磷释放风险评估第70页
   ·建议与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质类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以DK单位为例
下一篇:雷电数据管理系统开发与雷电预报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