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以双阳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4.1 经济效益 | 第10页 |
1.4.2 生态效益 | 第10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10-12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1.5.3 先进性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长春市草莓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12-19页 |
2.1 种植情况 | 第12-17页 |
2.1.1 发展历史 | 第12页 |
2.1.2 面积与产量 | 第12-14页 |
2.1.3 栽培形式 | 第14页 |
2.1.4 品种构成 | 第14-16页 |
2.1.5 品质与储运 | 第16页 |
2.1.6 育苗情况 | 第16-17页 |
2.1.7 机械化使用程度 | 第17页 |
2.2 栽培技术 | 第17-19页 |
2.2.1 无土栽培 | 第17页 |
2.2.2 套种、轮作栽培 | 第17-18页 |
2.2.3 病、虫害及防治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双阳区草莓产业的案例分析及借鉴 | 第19-25页 |
3.1 产区介绍 | 第19-20页 |
3.1.1 面积、产量与产值 | 第19-20页 |
3.2 栽培与管理 | 第20-22页 |
3.3 经济效益和销售模式 | 第22-23页 |
3.3.1 经济效益 | 第22页 |
3.3.2 销售模式 | 第22-23页 |
3.4 储运情况 | 第23页 |
3.5 经验借鉴 | 第23-25页 |
3.5.1 地理优势 | 第23-24页 |
3.5.2 高效的信息互联平台 | 第24页 |
3.5.3 政府政策的鼓励 | 第24-25页 |
第四章 长春市草莓产业的SWOT分析 | 第25-30页 |
4.1 发展优势(Strengths) | 第25-26页 |
4.1.1 科技和人才优势 | 第25-26页 |
4.1.2 价格市场优势 | 第26页 |
4.1.3 劳动力资源优势 | 第26页 |
4.2 发展弱势(Weakness) | 第26-27页 |
4.2.1 种植面积小,种植技术落后 | 第26页 |
4.2.2 地区发展不均衡 | 第26-27页 |
4.2.3 品种结构不合理 | 第27页 |
4.3 发展机会 (Opportunities) | 第27-28页 |
4.3.1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销售市场多元化 | 第27页 |
4.3.2 观光农业的兴盛 | 第27页 |
4.3.3 政府部门政策支持 | 第27-28页 |
4.3.4 合作社的兴盛 | 第28页 |
4.3.5 高校合作 | 第28页 |
4.4 发展威胁(Threats) | 第28-30页 |
4.4.1 品牌化程度低 | 第28页 |
4.4.2 果品品质标准化认证不完整 | 第28页 |
4.4.3 农业服务推广体系不健全 | 第28-30页 |
第五章 长春市草莓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30-33页 |
5.1 提升果农生产素质 | 第30页 |
5.2 调整草莓品种结构、培育新品种 | 第30页 |
5.3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竭尽全力创建品牌 | 第30-31页 |
5.4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 第31页 |
5.5 建立示范基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 第31页 |
5.6 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 | 第31页 |
5.7 做强做大休闲观光农业,实现集群营销 | 第31-3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3-35页 |
6.1 总结 | 第33页 |
6.2 展望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作者简介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