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基于曲波变换的高精度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0-13页
        1.2.1 地震数据重建方面第10-11页
        1.2.2 地震数据稀疏表示方面第11-12页
        1.2.3 数据采样和重建算法方面第12-13页
    1.3 文章内容安排第13-15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曲波变换理论第15-23页
    2.1 第二代曲波变换第15-18页
        2.1.1 连续曲波变换第15-17页
        2.1.2 离散曲波变换第17-18页
        2.1.3 曲波变换的性质第18页
    2.2 离散曲波变换的实现第18-19页
        2.2.1 USFFT算法第18-19页
        2.2.2 Wrap算法第19页
    2.3 离散Curvelet变换的例子第19-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地震数据重建理论第23-33页
    3.1 插值理论第23-25页
        3.1.1 地震道空间采样率以及空间假频第23-24页
        3.1.2 地震道重建理论第24-25页
    3.2 压缩感知理论第25-29页
        3.2.1 概述第25-26页
        3.2.2 信号的稀疏表示第26页
        3.2.3 不相干测量矩阵第26-28页
        3.2.4 重建策略第28-29页
    3.3 地震数据压缩采样方法第29-32页
        3.3.1 互相干噪声评估第29-30页
        3.3.2 规则欠采样与随机欠采样第30页
        3.3.3 一维采样方式第30-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基于曲波变换重建的数值模拟第33-57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阈值参数的选取第33-35页
    4.3 二维地震数据模拟第35-51页
        4.3.1 不同阈值的重建第35-37页
        4.3.2 不同稀疏表示基的重建第37-41页
        4.3.3 不同采样方式的重建第41-43页
        4.3.4 不同采样率的重建第43-46页
        4.3.5 不同稀疏求解方法的重建第46-50页
        4.3.6 数据加噪后的重建第50-51页
    4.4 三维地震模型讨论第51-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实际数据应用第57-61页
    5.1 野外数据重建第57-59页
    5.2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SAMT法在锦江盆地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食用农产品损害的环境责任保险救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