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ROS与果实发育关系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1.1 ROS的生成及清除 | 第10页 |
1.1.2 ROS调控果实的发育 | 第10-11页 |
1.1.3 ROS调控果实软化 | 第11页 |
1.1.4 ROS调控果实成熟衰老 | 第11-12页 |
1.1.5 ROS与采后果实 | 第12-13页 |
1.1.6 ROS相关调控基因 | 第13-14页 |
1.1.7 ROS调控果实发育展望 | 第14页 |
1.2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2.1 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2.3 课题受资助情况 | 第15-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材料及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2.2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测定 | 第18-19页 |
2.3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19-20页 |
2.5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6 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7 NADPH氧化酶(NOX)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 | 第21页 |
2.8 纤维素、PG酶活性及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21-23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3.1 两品种果实内种果实果粒直径、花青素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对比 | 第23页 |
3.2 两品种果实SOD、NOX活性及O_2·~-产生速率对比 | 第23-24页 |
3.3 两品种果实H_2O_2、MDA含量及LOX活性对比 | 第24-25页 |
3.4 两品种AsA、GSH含量及CAT活性对比 | 第25-26页 |
3.5 外源ROS对SOD、NOX活性及O_2·~- 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6 外源ROS对H_2O_2、MDA含量及LOX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3.7 外源ROS对AsA、GSH含量及CAT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8 外源ROS对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9 外源ROS对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1-37页 |
4.1 ‘峰早’、‘巨峰’EL-31 到EL-33 间ROS代谢变化对比 | 第31-32页 |
4.2 ‘峰早’、‘巨峰’EL-34 ROS代谢变化对比 | 第32-33页 |
4.3 ‘峰早’、‘巨峰’EL-35(转色期)ROS代谢对比 | 第33页 |
4.4 ‘峰早’、‘巨峰’EL-36 ROS代谢对比 | 第33-34页 |
4.5 核黄素处理对‘巨峰’葡萄果实的影响 | 第34-36页 |
4.6 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ROS的潜在作用机理 | 第36-3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