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1 女性主义地理学在新文化地理学的组成中处于核心位置 | 第10页 |
| 1.1.2 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尺度更关注城市中的微观个体 | 第10页 |
| 1.1.3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消费行为研究强调对女性行为的研究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3 研究综述 | 第13-34页 |
| 3.1 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 3.1.1 女性主义地理学 | 第13页 |
| 3.1.2 消费行为 | 第13-14页 |
| 3.2 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 3.2.1 国外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 3.2.2 国内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 3.3 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 3.3.1 国外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 3.3.2 国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26-29页 |
| 3.4 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29-34页 |
| 3.4.1 国外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29-31页 |
| 3.4.2 国内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 第31-34页 |
| 4 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 4.1 福柯规训理论 | 第34页 |
| 4.2 符号互动理论 | 第34-35页 |
| 4.3 布迪厄“品味区隔”论 | 第35-36页 |
| 5 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 5.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 5.2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5.2.1 调查问卷法 | 第36-37页 |
| 5.2.2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 5.3 案例地介绍 | 第38-41页 |
| 5.3.1 居于城市最主要商圈中的代表性商业中心 | 第38页 |
| 5.3.2 位于城市最主要商圈中的节点区位优势 | 第38-39页 |
| 5.3.3 具备广域吸引各类女性消费者的典型消费空间 | 第39-41页 |
| 5.4 研究数据的获取 | 第41-43页 |
| 6 西安赛格女性消费行为时空特征 | 第43-53页 |
| 6.1 赛格女性消费行为时间特征 | 第43-44页 |
| 6.2 赛格女性消费行为空间特征 | 第44-47页 |
| 6.3 西安市居民中女性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 6.3.1 收入水平较低的女性消费者时空特征 | 第48-49页 |
| 6.3.2 收入水平中等女性消费者时空特征 | 第49页 |
| 6.3.3 收入水平较高女性消费者时空特征 | 第49页 |
| 6.4 购物中心内不同类型女性消费时空路径分析 | 第49-53页 |
| 6.4.1 消费行为以“家庭”为中心 | 第51页 |
| 6.4.2 保留女性个人消费时空间 | 第51页 |
| 6.4.3 消费空间的私人化 | 第51-53页 |
| 7 城市女性消费行为时空特征形成机制分析 | 第53-56页 |
| 7.1 父权制度导致的空间性别隔离导致女性公共空间受限 | 第53-54页 |
| 7.2 女性消费者的“社会规训”与“自我规训”是其行为特征的重要因素 | 第54-56页 |
| 8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