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丰子恺的漫画美学思想 | 第11-26页 |
2.1 丰子恺与漫画的渊源 | 第11-14页 |
2.1.1 丰子恺的习画历程 | 第11-12页 |
2.1.2 影响丰子恺漫画创作的主要人物 | 第12-14页 |
2.2 丰子恺的漫画美学思想 | 第14-20页 |
2.2.1 天真烂漫的“童心” | 第14-17页 |
2.2.2 古典诗意与诗趣 | 第17-18页 |
2.2.3 悲天悯人的禅宗思想 | 第18-20页 |
2.3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色 | 第20-26页 |
2.3.1 线条式造型 | 第20-22页 |
2.3.2 漫画与诗的融合 | 第22-23页 |
2.3.3 真善美品味 | 第23-26页 |
第3章 丰子恺漫画美学思想在动画案例中的运用 | 第26-33页 |
3.1 其美学思想在定格动画《消融的时光》中的具体运用 | 第26-29页 |
3.1.1 角色设计的性格特征 | 第26-28页 |
3.1.2 充满生活趣味的画面 | 第28-29页 |
3.2 其美学思想在黏土动画《记忆》中的具体运用 | 第29-31页 |
3.2.1 温馨的场景 | 第29-30页 |
3.2.2 童真的情感表现 | 第30-31页 |
3.3 其美学思想在定格动画《丰子恺》中的具体运用 | 第31-33页 |
3.3.1 淳朴的人物造型 | 第31-32页 |
3.3.2 真善美的思想 | 第32-33页 |
第4章 丰子恺漫画美学思想在动画短片《寸草春晖》中的应用体现 | 第33-48页 |
4.1 丰子恺漫画美学思想对《寸草春晖》的启发 | 第33-34页 |
4.2 动画短片《寸草春晖》的创作思路 | 第34-36页 |
4.2.1 创作理念 | 第34-35页 |
4.2.2 剧本 | 第35-36页 |
4.3《寸草春晖》的前期设计 | 第36-40页 |
4.3.1 角色造型设计 | 第36-37页 |
4.3.2 场景设计 | 第37-39页 |
4.3.3 色彩搭配 | 第39-40页 |
4.4《寸草春晖》的画面合成 | 第40-43页 |
4.4.1 手绘与定格的融合 | 第40-42页 |
4.4.2 镜头语言 | 第42-43页 |
4.5 音效的选取 | 第43-44页 |
4.6 丰子恺漫画美学思想在《寸草春晖》中的体现 | 第44-48页 |
4.6.1 诗意化的意境 | 第44-45页 |
4.6.2 情感把握 | 第45-46页 |
4.6.3 丰子恺漫画美学思想对动画创作的展望和挑战 | 第46-48页 |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