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3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镁电池简介 | 第10-13页 |
1.2.1 镁空气电池 | 第10-11页 |
1.2.2 镁海水激活电池 | 第11-12页 |
1.2.3 镁干电池 | 第12页 |
1.2.4 镁离子二次电池 | 第12-13页 |
1.3 镁空气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镁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空气正极及其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微观结构对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9-27页 |
1.4.1 镁合金腐蚀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1.4.2 孪晶对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3 织构对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1-24页 |
1.4.4 晶粒尺寸对镁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1.5 电解液及其添加剂对镁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1.5.1 电解液对镁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1.5.2 电解液添加剂对镁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30-32页 |
1.6.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7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32-34页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4-44页 |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34-35页 |
2.2 空气正极的制备 | 第35-38页 |
2.2.1 催化层制备工艺 | 第35-37页 |
2.2.2 防水透气层制备工艺 | 第37页 |
2.2.3 压合成型工艺 | 第37-38页 |
2.3 镁负极的制备 | 第38-39页 |
2.4 镁空气电池的组装 | 第39-40页 |
2.5 电化学测试 | 第40页 |
2.6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0-41页 |
2.6.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 第40-41页 |
2.6.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1页 |
2.7 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41页 |
2.8 浸泡实验 | 第41-42页 |
2.9 电池性能测试 | 第42-44页 |
3 镁负极微观结构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4-72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孪晶对镁空气电池间歇放电性能的影响 | 第44-51页 |
3.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4-45页 |
3.2.2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5-47页 |
3.2.3 阻抗曲线分析 | 第47-49页 |
3.2.4 间歇放电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3.3 织构对镁空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1-63页 |
3.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1-52页 |
3.3.2 显微组织观察 | 第52-54页 |
3.3.3 耐腐蚀性能分析 | 第54-62页 |
3.3.4 放电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3.4 晶粒尺寸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3-70页 |
3.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3-64页 |
3.4.2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 第64页 |
3.4.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4-67页 |
3.4.4 放电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含氧阴离子缓蚀剂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72-98页 |
4.1 引言 | 第72-73页 |
4.2 铬酸盐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73-80页 |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73-74页 |
4.2.2 极化曲线分析 | 第74-76页 |
4.2.3 电池性能分析 | 第76-80页 |
4.3 磷酸盐和钒酸盐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镁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80-95页 |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80-81页 |
4.3.2 极化曲线分析 | 第81-85页 |
4.3.3 连续放电性能分析 | 第85-90页 |
4.3.4 间歇放电性能分析 | 第90-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5 结论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6页 |
附录 | 第116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