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大组织宏观动态管理理论研究

论文的创新点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2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6-21页
        1.1.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文献综述第22-27页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论文结构第27-29页
        1.3.1 研究目标第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3.3 论文结构第28-29页
    1.4 创新点第29-32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32-49页
    2.1 学习型组织理论第32-35页
        2.1.1 科学管理的官僚组织模式瓦解第32-33页
        2.1.2 学习型组织的五个理论第33-35页
    2.2 自组织理论第35-37页
        2.2.1 自组织的无序-有序第35-36页
        2.2.2 复杂适应系统(CAS)第36-37页
    2.3 关系型社会参与动机理论第37-42页
        2.3.1 社会交换理论第37-40页
        2.3.2 社会认同理论第40-41页
        2.3.3 社会资本与网络资本理论第41-42页
    2.4 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第42-49页
        2.4.1 CSM系统思维模式第43-44页
        2.4.2 复杂科学管理的五个基本理论第44-49页
第3章 大组织理论的提出第49-84页
    3.1 大组织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第50-56页
        3.1.1 移动互联网时代第50-52页
        3.1.2 个体的新意愿第52-55页
        3.1.3 组织的新意愿第55-56页
    3.2 大组织理论对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56-59页
    3.3 大组织的意义第59-62页
        3.3.1 什么是大组织第59-60页
        3.3.2 大组织与一般组织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第60-62页
    3.4 大组织的特性第62-76页
        3.4.1 大组织的组织特性第62-63页
        3.4.2 大组织的构件特性第63-69页
        3.4.3 大组织的动态特性第69-76页
    3.5 大组织对传统组织观念的挑战第76-84页
第4章 大组织智慧及大组织五元内容第84-107页
    4.1 大组织智慧四维模型第84-97页
        4.1.1 组织的能力——认识潜在需求,聚拢人群第86-89页
        4.1.2 组织的使命——为公共利益服务第89-93页
        4.1.3 组织的管理方式——创造艺术的环境第93-96页
        4.1.4 组织的思维方式——与外部环境互动第96-97页
    4.2 大组织智慧案例第97-101页
        4.2.1 苹果公司案例第97-99页
        4.2.2 小米公司案例第99-101页
    4.3 大组织理论体系第101-104页
    4.4 大组织五元内容简介第104-107页
第5章 大组织视角、观念及其运作模式第107-131页
    5.1 大组织视角第107-110页
        5.1.1 大组织的整体观视角——基于CSM整体观论第107-108页
        5.1.2 大组织的动态视角——基于CSM互动论第108-109页
        5.1.3 大组织新资源观的视角——基于CSM新资源观论第109-110页
    5.2 大组织的观念第110-117页
        5.2.1 观念一——组织以创新与和谐为目的第110-111页
        5.2.2 观念二——组织活动围绕信息流第111-115页
        5.2.3 观念三——鼓励自我运行的结构第115-116页
        5.2.4 观念四——组织边界模糊化第116-117页
    5.3 大组织运作模式第117-131页
        5.3.1 无边界学习运作模式第117-125页
        5.3.2 “群"聚运作模式第125-131页
第6章 大组织平台第131-160页
    6.1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第131-139页
        6.1.1 几个基本术语第131页
        6.1.2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示意图第131-133页
        6.1.3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作用第133-134页
        6.1.4 案例——B-D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第134-139页
    6.2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的局部最优策略第139-154页
        6.2.1 预备知识第140页
        6.2.2 收益-策略博弈模型:确定型多局域世界图第140-142页
        6.2.3 局域内Agent合作博弈均衡解第142-148页
        6.2.4 局域之间Agent的非合作博弈均衡解第148-151页
        6.2.5 最优策略的稳定性第151-154页
    6.3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协调机制第154-160页
        6.3.1 努力水平和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的收益第155-158页
        6.3.2 大组织平台生态系统的分配及补偿机制第158-160页
第7章 大组织管理方式第160-184页
    7.1 人本生态激励第160-168页
        7.1.1 自我超越——人的第五需求第160-162页
        7.1.2 人本生态激励的核心——和谐第162-163页
        7.1.3 人本生态激励模型第163-164页
        7.1.4 人本生态观的激励第164-168页
    7.2 文化熵减激励第168-174页
        7.2.1 文化负熵:管理创新的理念第169-170页
        7.2.2 文化熵变计算模型第170-172页
        7.2.3 文化熵变模型第172-174页
    7.3 协同创新激励第174-184页
        7.3.1 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第174-175页
        7.3.2 协同创新合作博弈第175-178页
        7.3.3 协同创新过程第178-184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84-190页
    8.1 全文总结第184-187页
    8.2 研究展望第187-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1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99-201页
致谢第201-206页
附录第206-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配电网通信方式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现代化电力物资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